初心讲堂 | 红色印记:家乡的政党故事(十七)_1

2021-01-19 09:36:41

讲述者:郭述豪

翻开历史的篇章,拂去岁月的风尘,从古至今伟大的中华民族涌现了许多不怕困难,不顾自身安危,为大众的利益而勇于牺牲的杰出人物,人们把他们称之为——英雄。这些英雄人物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他们不畏惧死亡,在他们心中,只有四个字,就是——为了人民。数不尽英雄风流,道不完满怀激昂!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禹州市、新密市交界处,荟萃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英雄事迹一直流传着。

1944年,日军调集5万兵力发动河南战役,国民党40万军队一触即溃,日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密县、登封一带。9月,皮定均、徐子荣率领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1700余人,进入嵩山。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历经多次战斗,建立了嵩山抗日根据地。当年冬天先遣队进驻尖山田种湾。

次年1月,郑州沦陷后,汉奸保安司令、国民党郑州专员王光临率残兵千余人盘踞在荟萃山一带,勾结日军向驻扎在密、禹、登边区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围剿。

1月7日,王光临在荟萃山召开郑州、荥阳、汜水、巩县、登封、密县、禹县、临汝等县伪县长、团长“联防”会议,并驻扎两个团,妄图围剿嵩山根据地,扬言:“不把皮、徐支队消灭,决不停止。”

12日,日军600余人、伪军1000余人,三路包围皮、徐司令部所在地——白栗坪、马峪川、大峪店。18日,皮、徐率部与敌对峙,重创敌人后,19日突破重围,在尖山田种湾与三团会师。

讲述者:肖光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在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太行山脉、晋冀鲁战区的豫北部分,有着很大的战略意义,也留下了深刻的“红色印记”,较为典型的就是卫西工委旧址。卫西工委旧址位于浚县屯子镇政府西北8公里裴庄村。囊括了卫西工委旧址、常仙甫故居、天门会聚集点、地下交通站、抗战时期地道等纪念地。其中常仙甫故居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以及鹤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卫西工委旧址是一处集“纪念缅怀、集中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

1940年,日军“五五”大扫荡后,日军除控制平汉线沿线地区外,又扩展对抗日根据地区域进行网状分割。敌后抗日根据地进入最困难时期。1940年10月,中共冀鲁豫区二地委决定在战略上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组建中共卫西工作委员会(简称“卫西工委”)。挺进到敌人的心脏地区,扩大中共势力范围。以下就是会议室的图片。

下图中,门口有一口井,是当年常仙甫烈士用井水熬粥救济受灾的贫苦乡亲的地方,所以称这口井为“爱民井”。

将时间转到卫西工委成立前,1938年春天,浚县天门会兴起并成立。主要活动范围是浚县、汤阴及滑县,也是卫西地区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会道门组织,无疑形成了巨大的势力割据,也是当时日伪军、国民党极力拉拢的原因。

浚县天门会的几位领导人,都是曾经带领民众抗击日寇的民间抗日领袖人物。如著名东江窑村民自卫抗击战傅凌云、裴庄村民打响浚县抗战第一枪常仙甫、余营抗战浚县天门会首领杨贯一。此外,国民党也派人进入到天门会担任职务。因此,卫西工委的实际主要工作都是围绕着掌握、控制、争夺天门会而展开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建立了嵩山抗日根据地。勾结日军向驻扎在密、禹、登边区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围剿。卫西工委旧址是一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