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人精神的坚守者——追忆李克煌主任

2021-01-19 18:07:39

今日中午,杨新民老师发来微信,得知李克煌老师于今早逝世,享年87岁。更得知李老师省吃俭用,把一生中不多的积蓄拿来设立基金,用于创新人才培养,令众多学子感动。

李老师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其一,李老师认为传统地理学向现代地理学转变必须学好高等数学(樊映川主编),很多学生认为地理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地理教育,不必学这些课,但以李主任为首的教学团队坚持要求开设高等数学。目前,河大地理系在《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和GIS编程方面,处于全国地理学科的较高水平,这与李老师的超前眼光和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其二,凡上他的气象学课,不得请假。气象气候学学起来枯燥、艰深,有很多数学公式。我们想逃课,找理由请假。记得李主任说:“在我这里只有旷课,没有请假”。当有同学真的生病请假时,他也会流露出温情的一面。其三,据周海燕师兄说,有位学姐读他的研究生时,因写论文没过关,让他骂哭多次。其四,同学陈永杰大学毕业时跟着李老师做毕业论文,有一次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写,李老师看后要求重写。永杰性格也很倔强,当时一时冲动说:“这样写有啥意义”。李老师勃然大怒:“这是你知识浅薄”。后来永杰工作后,才意识到自己当时是多么无知,更意识到李老师当年的良苦用心。

李老师的严格“闻名地理系”。记得有次给我们开年级会,李老师讲话带很重的湖北咸宁口音,讲了大概半小时,激动之处还拍几下桌子,我们却只听得:“学习、学习、学习、努力、刻苦几个字”。大意是要求我们珍惜大学美好时光,要学好每一门功课等等。系里老师、学生都怕他。他讲话做事一板一眼,对老师也不留情面,直截了当地批评。系里有几个学生是开封当地人,有时上课来晚,他就站在系门口,直接批评,毫不留情面。这几个学生特别怕他,以后再也不敢迟到来晚了。与李老师的风格不同,系副书记孙应谦老师则是温和派,在二位老师“软”“硬”兼施地配合下,系里学习风气一直很好。

系主任助理是胡良民老师,我们发现李老师也时不时地训斥胡老师,胡老师多数时候不敢反抗。后来胡老师给我们讲“地理教学教法”,有次他在讲“笑学”,把笑字画得很形象,我们私下里说:“胡老师太压抑了”。我们见李主任也躲着走,生怕被他抓住询问学习情况。

90年代,南下春潮涌动,我也南下深圳,入职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中心总部,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有一天接到胡良民老师的电话,胡老师说:“占武,李克煌主任的儿子李涛现在在深圳,住在林楠老师家有两周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并非是李老师求你,这是我瞒着他打的电话,你要有办法,尽快解决”。天呐!想不到哪天我也有机会回馈曾令人胆战心惊却又无比尊重的李老师。我立马答复:“胡老师,请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当时南下人员众多,外资公司对学历、经历均有要求。李涛刚从内地来深,确实不好找工作。我既然答应下来,就要想办法。经过努力李涛终于入职富士康计算机主机板事业处,从事主板计算机检测程式编写及测试工作。这是刚成立不久的单位,且从事的是最热门电脑主机板生产制造,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光明。之后,李涛爱人也入职富士康,两人终于可以稳定,有个家了。两人在龙华园区附近的伍屋村租了一套两室一厅,工作生活稳定,慢慢在深圳扎下根了。有一次我和李涛讲,找时间把李老师接过来住住,也让我们尽下学生之情,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尤其是当时系里坚持要求学生们学高数和英语,基础打得牢,对以后工作帮助很大,这与系主任的坚持、执着分不开。肖师兄的经历验证了李老师“止于至善”的学风要求,他的工作是为市委主要领导写报告,由于地理系知识面宽,不仅考虑到地方政治、经济、人口状况,更考虑到当地的自然资源、气候、水文、土壤等综合情况,地理系学生的优势便发挥出来了。

有次,李老师和师母来深圳看望儿子,李涛邀我前去。去之前,我内心十分忐忑,毕竟李老师在我印象里一直是威严的形象。没想到的是,这次见面,老师非常平易近人,一改往日的严肃。原来,李老师只是在学习工作上严肃,在生活中也是温和的。我问李老师有没有什么愿望,老师河大毕业后留校,他的几个广东籍的同学被分配到了东莞工作,他说,“想去东莞见见老同学”。

难得有机会回报师恩,我联系到87级地理系的肖乃勇师兄,师兄91年考入华南师大地理系,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各方面表现优秀毕业后被分配到东莞市委综合科。为了实现老师的愿望,师兄找到老师的同学也是费了一番周折,不过幸运的是,老师的几个同学虽已退休,但还是都联系到了。师兄开着面包车专程来深圳把我们一家和李老师一家接往东莞。老师与老同学久别重逢,相谈甚欢。虽已多年未见,但浓浓同窗情溢于言表。

师兄还带我们去了虎门,李老师说,“经常跟学生讲爱国主义、虎门硝烟,自己还真没实地去看过”。老师一路上很是激动,但是由于患了类风湿病,老师经常腿疼。我们就随身带着小凳子,走一段就让他坐下来歇息片刻。可能是一路上大家都很高兴的缘故,我们和老师都没觉得累。到了销烟池,老师说,没想到这个池子这么小。在虎门炮台上,我们把凳子放下,李老师坐在上面眺望对岸的炮台,还不忘给我们讲起地质和气象学知识。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老师坐在炮台上眺望对岸的背影一直印在我的记忆里。

随着条件的改善,李涛在龙华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后来又有了孩子,李老师和师母也专程赶来深圳,齐国旗老师和我两人中间去看望过一次。2007年我调往烟台工作,和李老师的联系便少了。2012年我从烟台调回郑州后,和李巍,洁宇同学曾去明伦街家属院看望过李老师,当时李老师身体尚好,谈笑风生。见到我们分外高兴。李老师搬到21号院,住了新房后,我们一家还专门去看望。在师母的打理下,房间布置的干净整洁,李老师专门送我了一套签名文集。老师说,身体还好,学院对自己很照顾,并且组织出了文集。看到李老师搬到了新房,房间宽敞明亮,我们也为老师感到高兴。

文集我一直珍藏着,得空了就翻翻,工作生活经历多了,也越来越感到气象气候学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比如在招工方面,应考虑到气候的变化与农闲、农忙及员工外出打工的有机联系,气候变化对地域人口特征的影响等等。这些年来,每日忙忙碌碌,本想今年春节期间去看望李老师,但受疫情影响一直未成行,至今引为憾事。

赵自胜老师负责李老师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一直与李老师保持紧密联系,并经常看望老师。赵老师说“李老师近些年来行动不便, 但仍有坚强的毅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很少求助别人”。李老师生病用药除了规定报销外,很多药品仍需自费。尽管如此,前段时间李老师仍把一辈子勤俭节约的50万元人民币捐给学校建立奖学金。

得知李老师的消息后,地理系的广大师生均表达了沉痛哀悼之 情。88级地理系的同学多在外地,无法前往,远在美国的世雄、尚楠、品徳、拥军等同学也专门联系我,希望我能代表美国学生们前去吊唁,表达哀思之情。于是当天晚上,我带着同学们的重托,和洁宇同学一同前往李老师家,向师母、李涛表达同学们的问候,并一起看了同学们在微信群里对李老师治学为人的点点滴滴回忆与感激。我对师母说,“李老师对学生们要求严格,同学们很怕他,但走上社会后,才越来越体会到老师当年的用心”。李老师鞠躬尽瘁、润物无声、品格高尚,这些都是来自同学们真诚的评价。评价也许有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我们向老师遗像鞠躬,并带去同学们对老师的哀思之情。

斯人虽逝,风范长存。李老师把职业当作一生的事业,朴实、求是、创新。他对事业的坚守,对专业的执着,个人纪律的坚持,对学生的严爱,将永远留在学生的心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是河大的校训,也是地理系教师的诠释与坚守。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一代一代的地理学人,正将老师们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河大精神、地理学人精神,发扬光大。

5月13日写于郑州市两会间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李老师看后要求重写。李老师和师母来深圳看望儿子。李老师只是在学习工作上严肃。李老师说。赵自胜老师负责李老师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