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4日上午,在学院三楼报告厅,“区域与国别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八讲,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徐浩教授主讲,题为《中世纪英国雇佣制的研究范式》。本场讲座由世界史系卢镇老师主持,世界史专业教师和实验班学生聆听了本场学术报告。
讲座伊始,徐浩教授讲解了选题原因。他指出,大约从19世纪中期特别是20世纪以来,西方对中世纪英国雇佣制的许多问题展开研究,并形成几种主要范式。探究它们的产生与流变,对于全面准确地认识中世纪英国雇佣制不无裨益。徐浩教授重点论述了中世纪英国雇佣制的三个研究范式。首先是罗杰斯的中世纪至早期现代雇工工资购买力的研究范式。他详细介绍了罗杰斯的两部著作,并从中影射出雇工较为真实的生活状况。紧接着,他论述了后人继承此范式对雇工工资购买力进行研究以及学术界对罗杰斯研究的评价。然后是马克思的16世纪资本主义雇佣制的研究范式。马克思持续关注罗杰斯的著作,并论证了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贫困化、16世纪资本主义雇佣制的起源以及圈地运动与资本主义雇佣制的诞生。最后,徐浩教授介绍了中世纪工资劳动研究范式。他表示,罗杰斯有关中世纪以来的工资购买力研究不仅为马克思论证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人阶级的贫困化提供了佐证,也推动了史学家对中世纪雇佣制的专门研究。他们将以往的雇佣劳动和雇佣工分别称为工资劳动和工资劳动者,开启了中世纪工资劳动研究范式。本场讲座增强了同学们对中世纪英国雇佣制研究的了解,同时在讲座结束后,徐浩教授耐心地为在场师生答疑解惑。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