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党支部策划“国别与区域研究”系列讲座(十三)国际史学界关于“一战”“二战”的讨论及其历史意义

2021-01-19 18:09:53

2019128日上午,在学院三楼报告厅,“区域与国别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三讲,由北京大学历史系徐健教授主讲,题为《国际史学界关于“一战”“二战”的讨论及其历史意义》的学术报告,本场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孙银钢老师主持,世界史专业教师和实验班学生聆听了本场学术报告。

徐健教授由国际关于德国历史的反思引出本次讲座主题。徐健教授指出,国际史学界关于“一战”、“二战”的讨论存在多种叙事方式:以20世纪60年代为界,60年代之前,“民族神话”的叙事方式占主流;60年代之后,民族历史批判方式逐渐占据主流。世纪之交,也正是世界全球化和欧盟发展的重要时期,德国成为欧盟发展的领头羊。此时国际史学界对于“一战”的讨论,转向“欧洲叙事”方式,从多元视角分析“一战”的责任问题。在讲述“一战”相关问题后,徐健教授援引德国史学界前后四代史学家的反思,向在座师生总结了国际史学界关于“二战”的讨论及其历史意义。他细致地列举了每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史学家及其主要观点,对“二战”研究的学术史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评论。讲座结束之后,徐健教授同到场师生交流了学术研究感悟,认真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本场讲座至此圆满结束。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暂无评论
    的讨论及其历史意义。的讨论及其历史意义》的学术报告。的讨论存在多种叙事方式。此时国际史学界对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