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青春解码银发信仰:一堂行走的党性传承实践课

发布时间:2025-08-01 09:03:38

“田爷爷,您今年高寿呀?”“八十二岁啦!年纪大了,很多事儿都不记得了 !”“那您哪一年入的党呀?”“1971年!就在我们村修水渠的工地上!”当82岁的田爷爷脱口而出自己的入党年份和场景时,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思政先锋小分队的同学们肃然起劲。7月2日,这支由电气工程学院师生党员、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组成的实践团队深入怀化辰溪县锦岩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寻初心、传基因、践使命"主题实践活动。在这里,他们遇见的不仅是一段段尘封的岁月,更是一部部鲜活的党性教科书。

图片1

忘记岁月,不忘信仰——银发下的党性光芒

在锦岩村,实践团成员们拜访了多位像田爷爷这样的老党员。岁月的风霜模糊了日常的记忆,却丝毫未减他们对信仰的忠诚。

田爷爷是村里的第一批村干部,原本有机会留在城市工厂的他,毅然放弃了机会回到了家乡。他说:“那会村里搞建设是真的艰苦啊,但我是党员,这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二十岁的他带领乡亲们在锦岩村肩挑硬扛,硬是在山坳里修了引水渠,为山里的黄桃解决了用水问题。曾经的贫困锦岩一步步成为了今天的美丽锦岩。

在74岁的退伍老兵瞿兴富家中,墙上精心装裱的入伍证和军功章无声诉说着荣光。“爷爷,您觉得入党的标准是什么呀?”小分队的张晶同学认真的看着瞿爷爷提问。原本一直笑嘻嘻的瞿爷爷突然严肃地说:“责任心,爱国是最起码的!但党员的标准更高!要讲奉献、敢牺牲!你们学了本事,要想着为咱们国家咱们的人民服务!”他指着珍藏的军功章,讲述了部队里党员突击队的英勇事迹,“这些勋章是过去的荣誉,党员的身份才是一生的责任。”瞿爷爷语重心长的话语让张晶同学深受触动。同学们从老一辈共产党员坚定的眼神中,读懂了"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的深刻内涵。

图片2

青春接力:在服务中体悟与践行。

在怀化辰溪县锦岩村的青石板路上,这支带着电工维修包和党史宣讲册的年轻队伍,正在完成一场关于初心的"双向解码"。  

在村口的古樟树下,同学们把政策文件"翻译"成方言顺口溜。当"粮食安全"变成"米缸常满心不慌",当"乡村振兴"化作"燕子回巢垒新窝",引得留守老人们会心一笑,连连点头。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胡志鹏举着万用表笑道:"我们既修电路短路,也解政策理解的'短路'。"

带着焦糊味的电饭煲、接触不良的吊扇在同学们手中重获新生时,村民们满意的笑容让“电”亮温暖,情系锦岩的意义有了现实写照。“终于修好了!还好没有让村民们对我们的期望落空!”廖美婷举着电吹风高兴地和身边的同学分享。带队教师周娟发现,当专业螺丝刀拧紧的不仅是电器零件,更是青年与基层的血肉联系。

图片3

信仰的传承:青春坐标与红色血脉的共鸣。

返程大巴上,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传阅着记满方言注音的笔记本。那个被反复提及的“1971”,那些勋章背后的年份,正与2025年的青春坐标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他们纷纷表示。"以前总觉得“党性”、“信仰”这些词很抽象,现在才明白,信仰就体现在老党员、老战士们的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里。这次实践让我们触摸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密码。"团队带队领导苏文凭表示:“我们带来的可能只是几堂微课几次维修,带走的却是整部行走的党史教科书。”

据悉,思政先锋小分队是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学院始终秉持"知行合一、德技并修"育人理念,通过"红色基因寻访+专业技能服务"模式,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编辑:张晨莲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湖南工院学子深入怀化乡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