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25日, 极不平凡的2020年,中央企业交出怎样的答卷?2021年大幕将启,国资央企在改革、发展、创新等方面将有何新作为?24日至25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释放了新信号。
奋力实现“两个力争”目标
“目前看中央企业完全有把握实现全年效益正增长!”此次会议传递出的信息令人振奋。
逆风前行,来之不易。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外部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中央企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举。今年年中,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力争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效益持续较快增长、力争中央企业总体效益实现正增长。
中央企业一边抗击疫情,一边复工复产,实施了开拓市场、深挖潜力、加快升级、深化改革等一系列“硬核”举措,遏制住了效益下滑的势头。
从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深度下滑58.8%,到经济效益逐月逐季度艰难拉升,再到在降费让利约1840亿元的情况下,有把握实现全年效益正增长、圆满完成“两个力争”目标,央企业绩走出喜人的上扬曲线,彰显了国民经济“稳定器”的责任担当。
展望来年,外部形势依然复杂,疫情冲击仍在继续,中央企业如何应对?
“央企要坚持市场导向,增强提质增效措施的精准性、有效性。”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会议上表示,中央企业要向市场升级、管理升级、质量升级要效益。
明年国资委将引入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与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等一起,形成“两利四率”考核体系,引导企业关注改善经营效率和发展质量,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施三年行动 国企改革再出发
2020年启动实施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冲锋号”。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今年以来,国企改革乘风破浪,取得一系列新成效。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完善,国企公司制改革打响“收官战”;劳动、人事、分配等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剑指“铁饭碗”“大锅饭”“终身制”;混改与股权多元化稳步推进,国家级混改基金呼之欲出。
——“双百行动”聚焦治理、用人与激励三大机制关键环节发力,催生发展新动能;“科改示范行动”打造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创新“领头雁”;促进管理与改革创新良性互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全面展开。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明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郝鹏说,下一步改革要更加聚焦重点任务,更加注重激发活力,更加突出基层创新。
他表示,国资委将通过在线督办系统加强督导推动,并将三年行动的落实情况纳入业绩考核,确保改革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与进展。
以更大力度提升创新能力
“天问一号”逐梦而行,嫦娥五号奔月取壤,“奋斗者”号万米探海,疫苗研发为人民织牢健康“保护网”……今年以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捷报频传。
创新决定命运。作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郝鹏强调说,2021年要紧紧抓住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以更大力度提升中央企业创新能力,做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既要把创新领域的激励和评价政策设计好,又要把政策用足、落实到位。”业内专家表示,把宝贵的激励资源向一线人员和科研人员倾斜,能更加有效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创造潜力。
国资委下一步将注重落实此前出台的科技创新各项支持政策,落实“军令状”制度和“揭榜挂帅”等机制,系统推进央企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建设,赋予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更大自主权。
提升监管效能 加强风险防范
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是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的重要保障。
今年以来,国资监管改革发力更精准,对国企改革的牵引作用更强劲——
国资委建成央企在线监管系统和违规责任追究体系,整合修订央企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制度,规范有限合伙企业国有权益登记和央企参股经营投资管理,夯实“管资本”制度基础。
郝鹏表示,围绕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国资委将不断完善权责清单,制定尽职免责清单,完善在线监管系统,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监管。
“在深化国资授权经营体制方面,我们将区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与产业集团等不同类型企业,探索更精准有效的差异化考核与监管。”他说。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注重防风险、堵漏洞,对于国资国企“打好主动仗”至关重要。
会议信息显示,国资委将推动中央企业重点防范债务、投资、金融以及境外项目等领域的风险,强化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明年一开始我们就要全力以赴,抢抓宝贵时间窗口。”郝鹏表示,中央企业要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强化监管、防范风险等方面多做一些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确保一季度起好步、开好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