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动物传染病》中实施的思考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邱伟海
一、课程思政在动物传染病课程实施的作用
在“课程思政”概念提出一段时间以后,根据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本文就如何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系统地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专业课教案和内容准备当中,同时也要抓住课堂学生的状况,灵活加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引导和纠正学生的行为.与此同时,提出了专业课教学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原则,以确保以专业课教学目标为立足点,自然恰当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达到课程思政全程育人的目的.
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在于,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宣传党和国家意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职业精神,专业认同,树立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刻苦钻研等优良品质。。
二、动物传染病实施课程思政的设想
动物传染病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动物传染病的防控基础知识、多种动物共患病,猪的传染病、家禽传染病、牛羊传染病的病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 、诊断与防控。具备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素质,独立开展岗位工作的能力,成为动物传染病防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结合动物传染病课程目标,我准备从以下方面着手。
㈠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⒈ 专业情感的培养
动物传染病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核心课程,畜牧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为畜牧生产,保障肉、蛋、奶的供给,安全、优质,提高生活水平,有利于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有利于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强人民体质,有利于带动相关工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力的转化,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教学中可结合我国国情将动物传染病的意义着为重点,让学生更能切生感受到学习动物传染病后自身肩负的使命,真正实现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
⒉ 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素养是一种品质、一种道德,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认同、职业意识等内涵。教学过程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始终,要让学生清楚了解动物疫病防疫员应具备的素质,为将来从事畜牧生产打好基础。
⒊ 安全生产意识
教学中要牢固树立学生安全生产,尊重个人和他人生命的正确观念。可以在实验实训教学中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习惯。首先从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开始,遵守制度就是对于生命的尊重,防患多种动物共患病的生物安全风险,A类疫病的公共卫生风险。另外实验操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的正确性、安全性。
教学中要优质同、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为着重点,结合生态环保理念,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做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并重。比如在牧场建设与规划、有利疫病防控、减少疾病的的传染机会,注重病死动物的处理,注重环境安全与生物安全等内容都要充分体现要培养学生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动物传染病,要倡导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绿色安全理念。
㈡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的措施
动物传染病课程思政不是课程与思政的简单堆叠,而是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它不是每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有思政的元素,融合要自然,切忌生硬与牵强。
1.提升思想政治融入教学的意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体,在教学中能否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立德树人的意识、育人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专业课教师要自觉加强政治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做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有学识、有爱心的好老师,坚定不移地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有机统一,做一名新时代有担当、有活力、有技能、能创新的教育者。
2优化教学方法及模式、创新课程思政内容
当前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善于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小组或共同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构建,培养创新意识,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创新课程思政内容,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跟踪学科研究前沿及最新研究成果,激发鼓励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奉献国家的远大理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