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学院“博士团”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2022-01-10 13:12:23 杨丽华

近日,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姜红宇博士与同事,驱车200多公里,来到江华瑶山同泰公司瑶药种植基地,指导药农种植瑶药。湖南科技学院化生学院30多名年轻博士,走进田间地头进行科技服务已成常态。

化生学院党总支书记曾二青介绍,近年来,该院先后引进37位博士,平均年龄30出头,其中一半以上是共产党员,被人誉为“博士团”。“博士团”积极响应学校大力服务地方经济的倡议,人人校内教研勇争先,还争相走出校门,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2014年1月,当时30来岁的刘小文博士,在江永县上江圩镇开展科技调研时了解到,这个年种植生姜数千亩的“生姜之乡”,因连年出现姜瘟病,姜农损失很大。刘小文当即决定,组织博士同事进行科研攻关。经两年努力,终于攻克姜瘟病防治难题,让姜农增产增收有了保障。2016年起,“博士团”成员纷纷走进田间地头,相继攻克烟草、生姜、百合、西瓜等经济作物连作难关;走进农户、车间,用油茶饼、油茶壳、烟杆、稻草等做成花盆、育秧盆,变废为宝,延伸产业链。为帮助湘西州花垣县道二乡烟农解决连作问题,“博士团”几位成员10余次驱车往返1000多公里,令烟农感动不已。接到郴州汝城县沙洲村姜农求助电话,去年12月14日,“博士团”成员在严寒中来回奔波500余公里,帮助解决了生产难题。

多年拼搏,“博士团”成员在田间地头“写”下一篇篇受到农民群众称赞的“论文”,成功申报3个涉农科研省级平台。他们研究的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子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在农作物种植中推广这项技术,已帮助农民增收超2亿元。


责任编辑:邵金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博士团”成员在田间地头“写”下一篇篇受到农民群众称赞的“论文”,成功申报3个涉农科研省级平台。
    }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