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试点建设
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超前布局,高标定位,全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建设,44项工作任务全部落到实处。秉承“老师就是导师,书院也是学院,校区就是社区,学生永远在C位”的育人理念,构建“现代书院制+全员导师制”育人体系,融合世界先进教育理念,引入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新工科育人体系建设,大力造就一批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兼备、引领未来的国际化人才,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育人新格局的“华工模式”初步形成。
1.强化引领,推动党建思政领航定向、走深走实
一是构建全覆盖党建体系。积极探索学生“党建+”新模式,深入推进党建与思想引领、校园规划、班级建设、社团活动、管理服务、通识教育、品牌创建等工作协同联动,根据本科生住宿公寓和楼层、研究生就读学科和专业,网格化、矩阵式设置党支部和团支部,扩大党团组织覆盖面。强化党建工作室等阵地建设,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学生支部制度,一年来,开展党建品牌活动逾百期,近2万人次主动参与,开学仅两个月超30%的大一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41%的大二学生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全员纳入“青马工程”培养。
党建工作室
二是营造360度思政教育。实现学生党支部、青马班、“习语心传”宣讲团的全备化。紧抓开学、国庆70周年、一二九、疫情防控阻击等契机,部省市校领导深情寄语,全体新生青春告白祖国,数百名学子多形式参与战“疫”斗争,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全程化。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走进学生群体,讲党课、话初心、谈使命,书记校长带头、马院教师全员进驻开讲“思政第一课”,实现思想政治引领的全员化。打造“实体课堂、网络课堂、行走课堂、体验课堂”全方位“思政熔炉”,实现从课堂到工厂、从学习到生活的全面化。
360度思政教育
2.共建共治,实现各方主体凝心聚力、协同联动
一是实现“全员参与”新常态。成立由美国工程院院士担任院长的峻德书院,按1:200、1:30、1:2、1:10、1:8分别配备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成长导师、朋辈导生,全员进入书院。学业导师由院士领衔,90%具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实行“每周科研+不定期餐叙+年度家书”;成长导师由校领导领衔,海内外学者专家、知名校友、行政管理团队实行“每周讲堂+定期餐叙+全天候值守”。成立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推行“轮值主席”制、学生活动导入项目制和部门干事志愿服务岗位制,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累计超1000人次。
导师每周指导科研,定期面对面餐叙
二是践行“一线规则”新作风。线上“键对键”,开通“一键话你知”校区意见建议邮箱,收集学生建议300余项,全部迅速回应;线下“面对面”,开展Face to Face 校区建设分享会20余场,共话校区建设与学生成长新话题621项;服务“心连心”,建设一站式师生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社区服务驿站,100%回应学生诉求2万余次。学校领导班子与师生共庆,典礼育人,生动有声;校领导带头实行三级24小时值班制,疫情期间社区面向3000余名学生推出晒被子、寄课本等“隔空”下单服务,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校区建设分享会,柠檬音乐节
3.创新培养,实现学生发展特色鲜明、适应未来
一是营造三位一体的多元育人环境。融入博雅文化,构建“实体+云端”多元化素质教育体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持“五育”并举,开展50余期博雅知行课堂,推进过程性评价系统建设。融入国际文化,诺奖得主Gregg L. Semenza等世界顶尖学者亲临校区举办跨文化交流活动数十场,中、英、美3国4名院士为新生开设学科基础讲坛,浸入式英文交互模式渗透教学全过程。融入创新文化,全员配备“双创”导师,依托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等,搭建国际化“体验-实训-孵化”全链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SYS•博雅学堂,GIC·行走中国
二是打造高品质的社区公共空间。将社区建设理念与物理空间设计深度融合,建设党建工作室、配置多功能区,人均面积超4m2,形成“50米文化养成圈”“100米运动成长圈”。依据建设理念与文化内涵,融入国际元素,将社区景观与书院风格整体打造,开启社区总体营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体系构建中,打造粤剧社、灯谜会等文化传承载体,依托文化沙龙、文化体验等在留学生群体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育人名言深入课堂等一线阵地,润物细无声。
设置多功能活动区域,满足学生全方位的成长需求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