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红色足迹 觅初心使命
---访焦作12会村红色教育基地有感
如今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我,生在太行山下,长在太行山下,与巍巍太行有着不解的情缘。今天回到亲爱的家乡焦作市中站区,来焦作12会村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焦作12会村素有“焦作西柏坡”之称,儿时就听父辈们讲,焦作12会村由于地处太行山深处,四面群山环绕,道路曲折迂回,需要经过12道弯儿才能抵达村口,由此称为12会村。12会村的特殊地形地貌,使得这座小山村易守难攻。从八年抗战到解放战争,特别是在两次解放焦作的战斗中,12会村等山区村庄成为焦作的大后方、根据地,山区人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部队,为解放焦作、解放全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当踏上这片热土,学习了“太行八英”的英勇革命事迹,了解了伤亡惨重的“许河事件”,参观了饱经沧桑数十年的珍贵旧址,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为报效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气概和奋斗精神。进入新华公司旧址,在这里发动了长达八个月的煤矿工人大罢工,并取得了胜利成果。1925年,敬爱的毛主席曾在《中国青年》上称赞:焦作工人特别能战斗!
接下来我同大家一起追忆革命烈士王忠殿的英雄事迹。王忠殿是我的父亲焦作四中初中时的同班同学。年少的他为人忠厚,学习努力,崇尚黄继光、董存瑞这些英雄人物,以此为榜样立精忠报国之志。1961年,17岁的王忠殿从焦作四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原因放弃学业,积极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应征,王忠殿身高、体重均不合格,但是他死磨硬缠,硬是靠着执着的倔犟劲,如愿以偿地加入新疆军区某部九连。在部队紧张军训的空闲时,王忠殿找来董存瑞、黄继光的画像,贴在自己日记上的第一页。画像下面端正地写着:“学英雄思想,走英雄道路,像英雄那样生活,像英雄那样战斗。”
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王忠殿恨不得一下子把保卫祖国的本领学到手。军事训练中,他早起晚睡,苦学苦练,枪尖上挂沙袋练瞄准,手上端着土坯练臂力。由于他吃苦耐劳,处处领先,先后被部队评为五好战士、特等射手。
1962年,在我国对印自卫反击战西线作战中,我军两次实施爆破均未成功,部队前进受阻。危急时刻,王忠殿主动请缨前去爆破暗堡。他两次将爆破筒插入敌堡,还未等拉响导火索,爆破筒均被印军推出。当第三次将爆破筒插入敌堡,敌军企图再次推出时,王忠殿毅然用身体抵住,炸毁地堡而壮烈牺牲!同年,部队党委根据其生前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前夕,部队委派专人抵焦寻访王忠殿生前至亲好友,父亲作为寻访对象之一到场座谈。父亲深深地为自己挚友的英雄壮举所震撼、所自豪。今天每当谈起王忠殿伯伯,老父亲脸上总是洋溢着满满的崇敬和自豪!
今天追随这些红色足迹,不仅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缅怀和敬仰,更是对革命先烈大无畏的奉献和斗争精神的传承!今后,我将继续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不忘教师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越是艰难越向前!继往开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传承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履行特殊时期的抗疫使命,志做“四有教师”共克时艰!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