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的采矿精神 孕育了多彩人生
那天,接到了母校能源学院郭文兵院长和医学中专部浮新平书记的电话,聆听了两位老师关于母校110周年华诞的活动安排,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了15年前。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离开母校已经15个年头。15年来,母校深厚的采矿精神,激励着我不断的奋进,让我深深感受到与自然斗争的坚强、与乌金相伴的乐趣;15年来,老师赋予的采矿知识,孕育着我不断的成长,让我深深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持续汲取知识的苛求。
采矿精神,好学、力行、淳厚、奉献、担当……
还记得,那一年我背井离乡带着疑虑踏入了焦作工学院,迎接我的是热情的师兄,是无微不至的辅导员南华老师,是管学生工作的邵强、浮新平书记。因他们的关爱,为我这个贫困学生送来了洗漱的生活用品;是他们的帮助,让我在学校贷了款交了学费,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之旅。在四年的学习中,永远难忘南华老师边读书边做我们辅导员,悉心带领着我们成长的历程;永远难忘顾明老师为我们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讲《煤矿开采学》的身影,让我们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井下现状;永远难忘翟新献老师讲弹性力学时汗流浃背的背影;永远难忘李化敏老师对我本科毕业设计精益求精的要求指导,在我工程硕士期间的精心培养,对我人生的指导帮助;永远难忘毕业纪念册上勾攀峰老师“为煤炭事业而奋斗”的师长赠言……。恩师的风范、谆谆的教诲润物细无声的鞭策着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还记得,那一年我们采矿76位兄弟组成2000级采矿大家庭。我们是特殊的一个群体,是在老校区学习生活的最后一届学生,也是河南理工大学毕业的第一届学生,我们感受了老校区浓厚的文化,亲历了新校区的发展,目睹了河南理工大学挂牌,我们是跨界的一届、受益的一届。同时,我们也克服了种种困难,取得优异成绩。虽然没有绿茵球场,丝毫不影响我们锻炼的激情;虽然没有高大上的图书馆,但是学习的热情积极高涨,自己组织的活动井然有序。大家众志成城、互帮互助、自我管理,战胜了“非典”,赢得了学校老师赞赏,较好地完成了学业。我们一群农村的孩子,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体现了采矿男儿的血性,彰显了采矿男儿的风采。
还记得,那一年我又回到了学校深造,攻读我们能源学院矿业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再一次接受了采矿精神的熏陶,也再一次感受到母校恩师对学生深厚的情谊,也深深的感觉到母校对学生成长的关心帮助和成才的殷切期望。那一年,看到了学校、学院的巨大变化,美丽的新校区已经高楼林立、花团锦簇、整洁优美,学校的教学实验设施更加完善、装备更加先进,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招生门槛越来越高,科研成果不断涌出、论文专利成倍增长,学校发展势头迅猛、培养学生素养更高,不愧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在不同场合对母校的肯定,甚至还有学者(非母校毕业)提出“河南理工大学采矿领域务实的教学模式,未来必将是采矿院校中发展最快的、最好的”预判。
还记得,那一年我们回学校举办了毕业十周年聚会。为了同窗重聚,大家都克服了煤矿工作忙、家庭事情多的困难,相聚在久别的学校。我们参观了老校区校园,瞻仰孙越崎铜像,走进昔日的宿舍,奔跑在往日的足球场和篮球场;我们参观了新校区校史馆,重温学校百余年在风雨曲折中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爱校荣校的情怀;我们举行了座谈会,邀请了昔日的老师,大家欢聚一堂,共话师生情、同窗谊,并通过“在校、毕业、工作”三个篇章展现大家的变化,回顾学校点点滴滴的往事。大家看着今天,回想着昨天,无不感动着,南华老师在讲话中几度哽咽,采矿人的师生情谊永远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李浩荡
作者简介:李浩荡,采矿工程2000-2班,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毕业后先后在大柳塔煤矿从事工人、技术员、副队长、队长、书记,在乌东煤矿挂职矿长助理,宽沟煤矿任职副矿长,神华集团煤炭生产部经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信委原材料工业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改革办经济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现任国家能源集团煤炭中心计划发展处副处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