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老采矿》| 矿建90级校友郭良伟:抹不去的记忆

2021-01-19 18:12:55

抹不去的记忆

建90级1班 郭良伟

离开母校已经25年了,今年又是母校建校110周年,脑海里总浮现学校的画面,一草一木,印记在记忆深处,愈久愈深。

那个秋天,怀揣梦想和期待,踏上远去的列车。家在农村,之前没出过远门,也没有父母亲友相送,只是一个人查了地图,确定一个大概位置就上路了。因为兴奋,车上一夜无眠。记忆中好像过了月山站,下站就是焦作了,早早带好行李,站在门口。

下了车,师兄们举着牌子接站,心里感觉很温暖,像找到了组织一样,踏实起来,不再恐慌。专车运至采矿宿舍楼前,也早有老师和老乡们的迎接,安排到宿舍里。

当年的宿舍楼有些陈旧,但很干净整洁,在同学和老乡们的陪伴下,在校园里徜徉,找到了图书馆、教学楼、实验室、餐厅,开始了新的生活。

采矿系建井班总共有30人,来自不同的省份,一个宿舍的同学就有好几个省的,一起学习、生活。为了交流,练说普通话。但是,戏剧性的是,也许是河南本地学生多和地域原因,外省的同学很多学会了河南话。

我们的那个时代是变革的时代,很多东西悄然发生着变化。记得刚去学校的时候还要办理粮食关系,需要粮票什么的,后来就取消了,生活变得简单了,但消费多了。

采矿系那届4个班,采煤3个班,矿建一个班,全部男生,戏称“和尚系”和“和尚班”,公共课四个班一起上,所以每届同学都很熟悉彼此。

课外生活也很丰富,运动场打球、体育场跑步、贸易大厦买东西、人民公园玩耍、锦云大厦看录像电影、青年路上打台球、快活村里喝酒。偶尔也去外面玩,周末或节假日,去青天河看水库,去王屋山、太行山游玩。

实习也是大学生活中难以忘怀的环节。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同时实习也是我们旅游的好时机。在登封实习时,第一次游览了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古汉山矿实习时,第一次下到了地下500m的深井;凤凰山实习时,第一次见到煤在地下埋藏的状态。通过实习,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增长了很多见识。

大学那阵子,年轻人是有追求的,一直误以为专业课不太重要,大部分时间泡在了图书馆里,博览群书,感觉那个时候翻遍了图书馆的书,当然有些只是翻翻,有些是认真看完的。

采矿系当年是学校的重点系,当年的各个方面也都是学校的领头雁。太阳石文学社久盛不衰。本人也有幸加入文学社,偶尔会写点文章发表于《焦作矿院报》、《焦作矿工报》、《焦作日报》等。参与了学校“大学生通讯社”的筹备,倡导了首届校园文学大赛。这些经历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也起到了重大作用。

矿建九零班也是挺立潮头,随着国家的变革而变化。从1994年起成立了建工系,所以矿建九零是建工系的“黄埔一期”。同学们大都走出了煤炭系统,走向不同的职业,建功立业,为学校和国家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期待母校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奉献社会,为新时代、新梦想助力。

最后,赋诗两首,以表对母校的感激之情。

赠母校一

百年学府矗太行,

立足行业名四方。

根深方能枝叶茂,

笃行渐得桃李芳。

赠母校二

四载培育一生情,

梦中常忆旧颜容。

华发犹记笃行训,

潮头挺立唱新风。

郭良伟

2019年3月26日

作者简介:郭良伟,男,九四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矿井建设专业,南阳邓州人。目前从事工程管理工作,注册监理师,一级建造师。喜欢诗歌散文,曾为校文学社成员。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记忆中的老采矿》| 矿建90级校友郭良伟。抹不去的记忆 矿建90级1班 郭良伟 离开母校已经25年了。采矿系那届4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