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老采矿》| 采矿88级校友刘一新:往 事 随 笔

2021-01-19 18:13:40

   

采矿88级  刘一新

1988年高考后,我被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录取,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心里涌起阵阵喜悦,同时也感慨万千,十年寒窗之苦终于得到认可和回报,父母和姊妹兄弟也十分高兴。同族一位老师说,我是刘家第一位大学生,应该庆贺,父亲也同意,于是家里大摆筵宴,着实喜庆一番。

由于家处偏远农村,没出过远门,上学是大哥送我来焦作的。虽然近500公里的路程,坐绿皮火车包括换乘车时间共花了十二、三个小时才到焦作,在车上也没座位,站得腰酸背痛。车厢内人挤人、人挨人,小商小贩们拎着水果食品篮来回拥挤穿插,高声叫卖着,再加上天热难耐,车厢内气味七荤八素,那难受劲儿可想而知,母亲常对我们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我第一次真的体会到了。

以后的大学四年坐车旅程都是这样过的,特别是春运乘车更难,在雪地里排队买票,看着近百米长的买票队伍,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力。上车更是如临大敌,车门处拥挤不堪,先上车的凭的是力气,很多人都是翻窗户进去,那么多人坐车,不快一点上车不行,这列火车挤不上,只有改乘下趟了,下趟火车同样人多。坐汽车也很艰难,在107国道上经常堵车,再者汽车司机见车内坐不满人,到发车时间也不出发,受等待的煎熬。一般不乘汽车,汽车票价贵,学生坐火车可以享受半价车票,那时候还很穷,能节省五分钱还可以买份咸菜。

现在好了,老家到焦作同样的路程,坐高铁只需要两个多小时就到了,车厢内环境优雅舒适,车站内售票大厅整洁宽敞明亮,客流量更多但一切井然有序,就是坐汽车,上高速四五个小时能到家。

第一次进入焦作矿业学院,校园内到处洋溢着迎接新生的热烈氛围。我的宿舍是采矿楼131室,有学兄带我们领取各类生活用品,很快就安顿下来。第二天就有老乡来看望我们,简单介绍学院情况,以后就是趁节假日老乡带着逛街、游公园、爬太行山和焦作市其他学校的老乡聚会等,在一起说说家乡话,谁有困难,都能慷慨相互帮助,确实受益匪浅,同时增加不少乐趣。

我在焦作矿院所学是采矿工程专业,该专业有三个小班,一个小班30人,我们131宿舍有七位同学,湖南、湖北各一位,其余都是河南人。四年的共同生活学习,有很多值得回忆的有意义的事情,至今历历在目,不能忘怀,同学们之间结下了很深厚的情谊。

在矿院学习期间,最让我敬佩的、受感动的是老师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高等数学》的授课老师黄锦斌,讲课时慈祥的面庞带着微笑,不疾不徐的语速把我们带进神奇的数学世界,使同学们对高等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地质学》授课老师刘丙彦,讲课时达到忘我的境界,是那么的投入,以至于两嘴角有少许白色唾沫都忘记擦掉,带我们地质实习步履矫健,现场带我们看地层、看岩石、看地质构造;还有很多老师,他们独特的教书育人方法和严谨治学精神,给同学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时过30余年,同学们聚会时还不时提起,记忆犹新。

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焦作矿务局小马村矿工作,先后任采煤队技术员、副队长、矿技术科副科长,又调往科研所任矿山压力研究室主任、科研所副总工程师,目前在演马庄矿任总工程师。亲身经历了焦煤集团的改革改制过程,亲身经历了采煤工艺由炮采到综采再到大采高综采的提高过程,亲身经历了了巷道支护改革的提高过程。由于距离母校很近,经常受邀请回到母校,参加采矿系研究生或工程硕士的毕业答辩会等,与老师们和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

 刘一新

作者简介:刘一新,先后任焦作矿务局小马村矿采煤队技术员、副队长,矿技术科副科长,科研所任矿山压力研究室主任、科研所副总工程师,目前在演马庄矿任总工程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坐绿皮火车包括换乘车时间共花了十二、三个小时才到焦作。以后的大学四年坐车旅程都是这样过的。坐汽车也很艰难。就是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