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在“挑战杯”省赛中斩获佳绩,彰显“双带头人”支部书记领航作用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全国竞赛活动。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生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突破性成绩。
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于2025年5月16日至19日在肇庆学院成功举办。本届大赛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等多家省级单位与肇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大赛以“青春助力百千万,挑战致胜新赛道”为主题,充分展现了广东青年学子投身科技创新、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青春担当。赛事吸引了全省161所高校的20余万名大学生积极参与,共征集科技创新作品超过3.6万件。经过严格评审,最终来自139所高校的971件优秀作品入围决赛。
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由船舶与海洋工程党支部书记周斌珍教授带领团队以“锚定初心、舰载使命、扬帆远航”理念为纲,聚焦强化理论、立德树人和科技创新三大主题,实现师生共育、教学相长,引领师生为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本次大赛入围决赛并斩获特等奖。
科技发明制作
特等奖
获奖作品介绍:
作品名称:海能共融·智电未来--风、光、浪集成海上发电系统
指导老师:周斌珍、金鹏
团队成员:洪妙雯、黄安然、李孝忠、蓝妮、梁浩、牛奇奔、周一诺、贺冬孜、陆继豪、张行知
作品简介:作品面向海洋强国战略和双碳目标,综合开发海上风、光、浪能源,旨在通过多能互补、峰谷交错互补性,解决单能种发电波动大、成本高等难题,提高单位海域产能。基本思路为风光同场,并利用波浪能装置阻尼和发电双重特性,为风机和光伏提供运动补偿和控制用电。装备间组成网络,实时通信共享运行信息,并由中枢统筹调控。创新点包括①风浪集成,减摇制动;②光浪互补,效能升级;③共享设施,降本增效。
自备战省赛以来,学校党委和团委高度重视,学院党委和团委积极配合,指导教师悉心指导,团队成员全力打磨,多方协力一心,开展了系统性的多轮备赛工作。团队成员通过反复打磨PPT、优化答辩效果,不断完善作品质量,最终在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船舶与海洋工程党支部坚持以政治理论学习为基础、以服务师生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全面统筹育人资源,落实“三全育人”改革,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建立健全各项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有组织科研,攻克“卡脖子”技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海洋科技人才,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此次竞赛成果是船舶与海洋工程党支部“党建引领学科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动党建与科创育人同频共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科技创新赋能“百千万工程”,在强国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