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语思斋”第二十期读书交流会在文法学院305教室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围绕《古汉语研究》2024年第一期所载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赵庸老师的《汉语元音前高化链移引起的中古韵书异读》一文展开深入讨论分析,会议由2024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方向研究生朱春华主持。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方向全体在校研究生参加。

朱春华从音韵学角度出发,带领大家梳理了论文的框架与核心内容:汉语在前中古时期发生了一次重要的元音前高化链移,这一音变过程导致上古歌1歌3部、支歌2部、脂2脂1部等韵部的分化与合并,最终形成了中古歌麻佳皆支脂齐韵。这一过程在韵书中表现为异读现象,反映了从上古到中古的语音演变规律。随后,其他同学自由分享个人观点。
李兴灿认为,论文通过详细的历史层次分析,展示了不同韵部在音变过程中的分化与合并路径,为理解中古韵书异读现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认为这种音变现象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仍有体现,说明了语言演变的连续性和历史层次的留存。
王娜从历史语言学角度出发,认为论文对音变规则的细致划分,为研究其他历史时期的音变现象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顾瑞杰则认为赵庸副教授的研究不仅关注了音变的语音条件和规则,还涉及了音变在不同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中的扩散过程。她说,论文通过对《切韵》系韵书的细致分析,展示了音变如何在标准语和方言之间相互影响,这对音变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联探讨,为理解语言演变的社会动因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次读书会,同学们围绕汉语元音前高化链移与中古韵书异读展开深入交流,从音韵学、历史语言学、音变扩散与社会文化等多角度思考问题、分享见解,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古汉语语音演变的理解,还激发了大家对音韵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入思考。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