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一个非同寻常的下午,一堂立心铸魂、成风化人的思政大课,一场“思想盛宴”直击心灵,令我心潮澎湃。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从来没有像这一刻如此清晰的意识到立德树人赋予这份职业的坚实力量。教授们一字一句铿锵有力的声音萦回环绕,我的心中也豁然开朗。
用“使命感”坚守初心。说起新冠病毒的来源,大家第一时间联想到蝙蝠,或者说正是人与自然失去平衡,成为了这场灾难的源头。有新闻报道说,防疫期间蝙蝠到河南居民家“串门”,网友回复:“记得问出解药在哪”。一句看似玩笑话,却道出了几多无奈。恩格斯曾说过“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类最大的责任。斩断伸向野生动物的黑手,拒绝野生动物市场,这是返璞归真的生命力;在这场疫情中,我们感动于那些站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武警战士、共产党员、基层工作者、志愿者等等,他们以身筑盾,同时间赛跑、与魔鬼较量,以换取人民群众的健康平安,这是雷厉风行的执行力;我们还惊叹于涌现出来的一批90后、00后们,他们在“成长”这门必修课上、在“疫情”这场成人考前,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最美答卷。卖萌不影响冲锋,恐惧也仍会勇敢,这是青春向上的战斗力。正是这些有“力”,推动着我国防疫工作向好的方面发展。
用“自豪感”守护丹心。知国,然后爱国。在疫情这面镜子下,照见了一个怎样的中国?它照见了执政党的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它照见了世间大爱和人类关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团结基因;它照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这就是中国,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令我们无比自豪的祖国。
爱国,然后报国。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是诸多责任中最重要的责任担当,“生于种花家,何其荣幸!”,听完冯秀军教授的思政课,相信作为大学生的你们,没有人不知道这句话,甚至有人将它改成了自己的QQ签名,这不仅是文字的力量,这更是家国的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要让自己的青春奋斗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同频共振,一片丹心图报国,这才是青春最美的蝶变。
用“安全感”增强信心。秦宣教授讲到,这场大考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进行亲自指挥部署,多次深入一线调查指导,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党中央从实际出发,进行顶层设计,分类指导;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行动,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国家的动员之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展现整个国家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制度优势,也是我们有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法宝。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完全可以转化为治理效能的。
病毒无国界,中国是打响这场全球战“疫”的先锋队,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七旬高龄院士出征、湖北全省封城、各省启动一级响应……不计报酬、不论后果,一系列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保护的不仅是中国人民,更是世界人民。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相连、休戚与共,没有哪个国家可以退回自我封闭的孤岛。抗击疫情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同样,世界的繁荣与发展也无法与之脱离。
用“责任感”厚筑匠心。每一个社会角色都有他的使命责任,每一个工作岗位,都不会因为平凡而黯淡无光。疫情面前,所有人不禁思考,我可以去做些什么?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我相信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大高校辅导员都提前结束寒假,进入“紧急备战”状态。我也不例外,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每天精准摸排学生健康情况,做好疫情期间的健康守护者;以“八有新传人”的倡议为指导,引导和督促学生利用“空闲期”提升自我,做好学生学习生活的思想引导者;厚植家国情怀,相信祖国是守护我们平安健康的坚实屏障,做好理想信念的坚实守望者;帮助学生缓解宅家期间产生的焦躁不安情绪,传播正能量,做好健康生活的情感疏导者。灾难终会尽,短暂的疫情打断不了中国继续蓬勃向上发展的态势。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四亿人口的大国,若每个十四亿分之一都能坐言起行,活成一束光,那中国将会是一轮闪耀的太阳。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堂上给全国大学生的思政课?因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轨迹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历程高度重合,是挑起中国未来的脊梁。伴随着疫情逐渐控制下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见证了太多,有怀疑、恐惧、焦虑,但更多的是直击人心的感动和催人奋进的力量。这些都不是文学创作,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多难兴邦,玉汝于成,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正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