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血凝素蛋白抑制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动物科技学院强国行团队到茂名市开展科技赋能活动
近日,动物科技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郭良兴教授到广东省茂名市,联合当地资深基层兽医郑文锋老师,开展以“血凝素蛋白抑制剂在养禽防病中的应用”为主题的科技赋能与科普活动。

广东茂名科技服务
此次活动主要是围绕前沿科研成果如何在H9流感继发混感等复杂现场问题中“落地生根”,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经验分享,吸引了周边众多养殖户慕名前来参加。郑老师分享了在“肿头肿脸”病例中,采用以血凝素蛋白抑制剂(如马盖宁)为骨干,联合磺胺类、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治疗方案。郭博士分享了“以提升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为基底,叠加血凝素抑制策略与针对性抗菌支持”的肉鹅养殖用药与管理经验,
郭博士还告诉大家要科学与规范并重,以“望闻问切”的通俗框架,手把手示范现场流调、规范剖检与样品留取,推动“先诊断、后治疗”的闭环;用“病毒吸盘抓门把手”的比喻,解释血凝素抑制的作用环节,帮助一线人员把“原理—环节—举措—效果”串成因果链;就理性用药、减少耐药、优化疗程与撤药期管理等细节开展培训,形成标准操作要点,提升可复制性。
最后,校企双方达成三项共识。一是建立茂名试验基地,围绕流感及混感的早诊、分区隔离与血凝素抑制策略,形成标准化流程;搭建病例数据库与预警机制:沉淀不同日龄、不同毒株、不同季节的用药与管理证据,服务早期干预;开展系列培训与回访:让更多养殖户“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实现“知行合一”。
科技赋能的意义,不在于“神奇一招”,而在于把关键机理变成可操作的流程,把零散经验沉淀为可复制的规范。正如郑文锋老师所言:“治病先治因,先把‘源头的手’按住,后面的麻烦就少了。”在产学研用同频共振的推动下,血凝素蛋白抑制这一科研成果正从实验室走向鸡舍,为茂名乃至更大范围的养禽业提供更稳、更准的防病新路径。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