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百年大党作风建设的核心经验与时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5-06-16 19:16:17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将作风建设作为立党兴党的执政根基,培育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传统。系统总结百年作风建设的核心经验,对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健身学习教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筑牢党性根基:作风建设的灵魂所在

1. 强化党性锤炼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基石,本质上是立场问题。我们党始终将党性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确保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1921年党的一大纲领即明确党员的政治忠诚要求;1941年《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首次将党性提升为全党核心议题。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是共产党人的‘心学’”,要求透过作风抓党性、立足党性改作风,以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

2. 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作风建设的根本动力。革命战争时期,徐特立、延安军民等以“理想至上”的精神铸就“没有字的教科书”;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员干部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仰,推动国家发展。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将理想信念喻为“精神之钙”,通过8次党内集中教育补钙壮骨,确保党员干部在风浪中岿然不动。

启示:作风是党性的外在体现,党性强弱取决于信仰坚定与否。新征程上,须以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党性,以终身锤炼筑牢思想根基。

二、坚守人民立场:作风建设的生命源泉

1. 血肉联系是执政根基

党群关系如鱼水相依,是党攻坚克难的“铜墙铁壁”。毛泽东同志指出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邓小平同志警示脱离群众将“丧失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将民心视为“最大的政治”。

2. 群众路线是实践路径

1929年毛泽东提出“争取群众是共产党的护身法宝”;苏区干部因解民忧获赞“共产党什么都替我们想到”;习仲勋“把屁股端端坐在老百姓一边”的为民情怀,彰显群众路线的生命力。新时代以来,党中央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哭笑”作为政策标尺,以脱贫攻坚、民生工程夯实执政根基。

启示:民心向背决定事业兴衰。须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以解民忧、纾民困的实际行动筑牢长期执政之基。

三、突出示范引领:关键少数的头雁效应

1. 领导干部是关键抓手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朱德同志在井冈山时期强调“守纪律须从上做起”;周恩来、陈云等以身作则,树立从严治己标杆。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风廉政建设从领导干部抓起”,中央政治局带头执行八项规定,以“徙木立信”之举重塑党的形象。

2. 以上率下是有效路径
革命年代干部冲锋在前,“战士自动跟从”;延安时期领袖纺纱垦荒,带动大生产运动;改革开放初期党规约束高级干部待遇,刹住特殊化歪风。新时代以来,中央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带动全党作风焕然一新。

启示:作风建设需“正己正人”。须强化领导干部示范担当,以自我革命精神破除特权思想,引领改革攻坚。

四、坚持立破并举:激浊扬清的辩证之道

1. 树新风扬正气

榜样是作风建设的鲜明旗帜。苏区“模范兴国”带动全党实干风尚;雷锋、焦裕禄等楷模精神融入党的基因谱系;新时代张富清、黄文秀等功勋模范,以忠诚信仰激励全党崇德向善。

2. 纠歪风祛邪气

作风与腐败同根同源。1926年党中央首发反腐文件清洗腐化分子;延安整风运动破除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积弊;新中国成立初期连续5次反官僚主义斗争净化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专项整治“舌尖浪费”“会所歪风”等问题,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7.61万起,实现党风政风根本性好转。

启示:作风建设需系统施治。须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以制度约束与觉悟提升铲除腐败温床,实现政治生态海晏河清。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与民族复兴征程交织,作风建设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须深学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将百年经验转化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际行动,以常抓不懈的韧劲、以上率下的担当、立破并举的智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责任编辑:沈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我们党始终将作风建设作为立党兴党的执政根基,培育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