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把握务虚与务实辩证关系 以科学方法论赋能应用型高校党建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03 17:25:57

在应用型高校党建引领教育教学、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务虚与务实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务实是将党建成效转化为育人成果、服务实效的落脚点,务虚则是明确党建方向、校准发展路径的指南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这一要求对应用型高校尤为关键 —— 唯有通过科学务虚找准 “党建引领专业建设、服务产业需求” 的方向,才能以务实行动破解 “产教融合不深、育人质量待提升” 等现实难题,真正实现党建与办学治校同频共振。

一、务虚与务实的辩证关系:应用型高校干事创业的核心方法论

务虚与务实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对应用型高校而言,务实是将党建计划、育人方案转化为 “学生就业质量提升、企业合作落地、科研成果转化” 的具体实践;务虚则是在谋划 “党建如何融入课程思政、专业如何对接区域产业、实训基地如何建强” 等重大问题时,进行方向研判、思想统一、共识凝聚的过程。

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所写:“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那么务虚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对应用型高校来说,“运筹帷幄” 就是围绕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标,通过务虚会议、专题研讨等形式,理清 “党建与专业建设如何融合”“课程思政如何融入设计、工科等专业课堂”“校企合作如何突破利益壁垒” 等核心问题;“决胜千里” 则是将这些谋划转化为 “党员教师带头开发实训课程、校企共建廉洁合作项目、师生联合攻克企业技术难题” 等务实行动。若只重 “埋头拉车” 式的务实,忽视 “抬头看路” 式的务虚,就可能导致党建与办学脱节、专业建设偏离产业需求,陷入 “忙而盲” 的困境。

二、警惕务虚 “变味”:应用型高校需规避的形式主义陷阱

务虚虽带 “虚” 字,本质却是 “实” 的前提,绝不能沦为 “空谈清议”。当前,部分应用型高校在务虚工作中存在认知偏差:有的将务虚会开成 “表态会”,满足于喊 “党建引领发展”“服务产业需求” 的口号,却不深入分析 “如何引领、怎样服务”;有的把务虚等同于 “纸上谈兵”,讨论 “实训基地建设” 时不调研企业需求,谋划 “课程思政” 时不结合专业特点,最终形成的方案脱离实际、无法落地;还有的以 “务虚” 为名行 “形式主义” 之实,会议记录工整、报告篇幅冗长,却无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不仅浪费人力物力,更挫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应用型高校以 “服务区域、培养实用人才” 为使命,务虚工作更需紧扣 “实” 的导向。比如在讨论 “设计专业如何对接湖南‘4×4’现代产业体系中文创产业” 时,若不邀请企业代表参与、不分析往届毕业生就业数据、不梳理现有课程与产业需求的差距,这样的务虚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纠正 “务虚就是‘虚活’” 的错误认知,让务虚回归 “辨方向、解难题、聚共识” 的本质。

三、务虚的核心价值:在 “求是” 中为应用型高校发展定准坐标

务虚的价值在于通过 “求是”—— 探索规律、把握本质,为务实行动找准路径。对应用型高校而言,务虚的 “求是” 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 “跳出事务看方向”。党员干部需摆脱 “日常教学管理、党建材料填报” 等具体事务的束缚,站在 “学校‘十四五’规划落地、区域产业升级需求” 的高度,思考 “党建如何赋能专业群建设”“如何通过党风建设推动师德师风提升” 等战略性问题。比如在谋划 “服装与服饰设计省级一流专业建设” 时,通过务虚会分析 “智能服装产业发展趋势”“企业对人才技能的新要求”,才能明确 “党建 + 技术研发”“课程思政 + 智能设计” 的建设方向。

二是 “立足实际找规律”。务虚不是 “空想”,而是建立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的理性分析。应用型高校的务虚工作,必须紧扣 “办学实际、产业实际、学生实际”:讨论 “实习质量提升”,需先调研企业反馈的 “学生实践能力短板”、学生反映的 “实习岗位与专业不符” 等问题;谋划 “科研服务地方”,要先梳理 “区域企业技术需求”“教师现有科研成果”,才能找到 “党建引领下校企协同攻关” 的突破口。

三是 “碰撞思维聚共识”。务虚的关键在于通过思想交流凝聚合力。应用型高校学科专业多样、师生需求多元,务虚工作需打破 “部门壁垒”—— 召开 “党建与产教融合” 务虚会时,邀请教学、科研、校企合作部门党员干部,以及企业代表、学生党员共同参与,围绕 “如何建立廉洁校企合作机制”“如何解决实习中的师生纪律问题” 等议题充分讨论,才能形成 “党员教师带头驻企、企业导师参与课程思政、双方共定实习纪律” 的共识,为后续务实行动奠定基础。

四、务虚的最终归宿:在 “求实” 中把谋划转化为应用型高校发展实效

务虚的成效,最终要靠 “求实”—— 务实行动、实际成果来检验。对应用型高校而言,务虚形成的思路、方案,必须转化为 “育人质量提升、服务产业见效、师生获得感增强” 的实效,否则就是 “本末倒置”。

比如,经过务虚确定 “‘党建 + 非遗传承’推动设计专业发展” 的思路后,若只停留在 “成立非遗工作室” 的层面,不组织党员教师带队调研湘绣、醴陵瓷等非遗技艺,不开发 “非遗设计” 实训课程,不推动学生作品转化为市场产品,这样的务虚就失去了意义。反之,将务虚共识转化为 “党员教师牵头非遗课题研究、校企共建非遗设计工坊、学生非遗作品参展获奖” 等务实举措,才能真正实现 “党建引领专业、专业服务文化传承” 的目标。

五、以 “实” 防 “虚”:应用型高校务虚工作的实践路径

确保务虚不 “虚”,关键要以 “实” 字贯穿全过程,让务虚真正服务于应用型高校的发展大局。

一是 “谋划要实”,紧扣问题不 “空转”。务虚议题需聚焦 “真问题”:围绕 “师德师风建设” 务虚,就重点讨论 “如何防范教师学术不端、如何处理学生投诉的教学问题”;针对 “就业创业服务” 务虚,就深入分析 “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低、企业招聘需求与专业培养脱节” 等难题。党员干部需提前开展调研,带着 “企业需求清单”“学生问题台账” 参会,让讨论有数据、有案例、有针对性。

二是 “转化要实”,闭环管理不 “悬空”。务虚形成的方案要转化为 “时间表、责任人、路线图”:比如确定 “建设 3 个校企廉洁合作实习基地” 后,明确由支部书记牵头、教学委员对接企业、纪检委员监督流程,3 个月内完成企业调研,6 个月内签订合作协议,每季度公示进展。同时建立督查机制,对 “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的情况及时提醒、问责,确保务虚成果落地。

三是 “作风要实”,力戒形式重 “实绩”。党员干部需树立 “务虚为务实服务” 的政绩观,摒弃 “重报告、轻落实” 的行为:召开 “课程思政建设” 务虚会后,不满足于形成报告,更要跟踪党员教师开发的 “设计伦理” 思政案例、学生反馈的课堂效果;评估务虚成效时,以 “专业排名提升、企业合作项目数量、学生满意度” 等实绩为标准,而非以会议次数、材料厚度衡量,真正让务虚成为应用型高校党建引领发展、服务地方的 “助推器”。


责任编辑:沈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务实是将党建成效转化为育人成果、服务实效的落脚点,务虚则是明确党建方向、校准发展路径的指南针。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