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中教授围绕“高校有组织科研”专题接受《光明日报》采访

2022-09-26 19:28:55 彭巧均

我院院长卢晓中教授

围绕“高校有组织科研”专题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

 9月6日,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要求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此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出部署。

 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卢晓中工作室负责人卢晓中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有组织科研,大的背景是针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也就是‘卡脖子’技术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在盘点我们的科研攻关主体力量,对高校寄予厚望。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实际上最核心的就是有组织科研,集中优势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

 在长期关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卢晓中看来,广东省2022年新增的“双一流”建设学科点就体现了向国家重大需求倾斜、关键核心技术的倾斜,向基础学校倾斜。“一个是华南农业大学的作物学,一个是广州医科大学的呼吸临床医学,一个是南方科大的基础数学,它们都很符合以上倾斜的学科特征。广东这三个学科能进入‘双一流’建设,我想也是有组织科研带来的成效。”

“学科发展需要有组织地去建设,而关键核心技术需要有厚实的学科积淀,这也是高校承担科技攻关任务的优势所在。”卢晓中介绍,2015年左右在国家出台“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同时,广东省在“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中布局了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当时就考虑到广东高校的学科结构在理工科方面是短板,难以支撑广东十大支柱产业。所以,这批对标支柱产业的学科建设在大湾区层面就是一种‘有组织科研’。”

 卢晓中认为,新型举国体制的有组织科研还意味着组织形式的变革。“高校内部传统的学术组织主要是以科层组织为特征,比如像学部、学院、系这样的纵向组织,条条分割造成交叉融合很困难,现在我们需要建立和发展以科研目标与项目为驱动的研究中心,这是一种横向的组织结构,纵横交错形成矩阵式的高校内部组织构建。现在虽然建立了交叉学科的大类,但具体运行、协同问题还没有解决。高等教育系统实现科研资源集群化发展、高校内部形成矩阵式学术组织结构,有助解决学科交叉融合问题。”

“有组织科研的评价机制要有利于团队协同攻关,同时要注重对成果的考核。”卢晓中表示,“以往的科研项目中,重立项不重成果考核、验收周期一刀切等问题都应尽力解决,还要科学合理地评价成员的贡献,建立合作共享成果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大家参与有组织科研的积极性。”

“《意见》提出的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非常值得讨论,这个目标是应用层面的,而基础研究则是找到支撑这个应用目标的自由探索。”卢晓中举例,“芯片性能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基础研究命题,比如实现某种性能的功能材料就属于基础研究。在这个领域,研究者需要自由探索,以最终形成的成果服务于有组织科研。”

原文刊载于:

《光明日报》2022年9月20日14版 教育周刊

采访原文链接: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36f06ae24c984df8aef8a3611338aafa


责任编辑:彭巧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我院院长卢晓中教授围绕“高校有组织科研”专题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