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卓泽林 龙泽海 蒋玉佳 | 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比较研究

2023-09-19 15:08:35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 周英琦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 系”,这对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出了新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呼吁高等教育机构立足时代与国家需求,在创新创业浪潮中有所作为。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战略引导和政府部门的推动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仍要以创新创业为核心发展要素迎接新挑战,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厚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沃土,加快推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当前我国发展进程中,区域一体化已迈向更深层次,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更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重要载体。“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梯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最为集中和发达的三大区域,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应发挥先发优势和引领作用。三大区域经济发达,资源优势明显,创新创业极具活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较为充分、体系鲜明,且形成了丰富的案例。然而,不同地域的多样性导致各区域间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明显,不同区域间存在能力梯度差较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如,京津冀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特别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长三角地区产业发达,创业氛围浓厚,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开展较早;粤港澳区域优势明显,便于利用港澳乃至海外资源。为此,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应尊重区域差异性,既要重视区域内部各领域之间广泛密切的联系,又要在发展理念和策略上注意避免武断的“一刀切”。因此,在关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时,不同区域的比较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校教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评价, 研究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区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差异性,以期为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建言献策,从而推动我国各区域创新创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二、文献综述

创业与教育之间关系密切,创业教育自开展以来,得到了蓬勃发展。创业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教育是致力于建立创业企业的具体培训, 而广义的创业教育是发展对创业至关重要的个人素质、态度和技能。黄兆信等基于岗位创业理论,提出创业教育是将创业教育理念与内容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提升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既懂专业又具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 求,其目标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全员参与是其重要特色,且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意向和创业自我效能均具有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各高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组织形式、管理机制及外部环境不同,从而出现多种创业教育模式。余昶等将创业教育模式划分为素朴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商学院创业教育模式、“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业型大学模式等。谢芳等认为创业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均衡型、专业型和应用型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受到目标愿景、培养体系、支撑条件、社会互动、国际拓展等因素的影响。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较为复杂。《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等九个方面部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王雁等认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师资、课程、教学、实践、评价、激励等多项内容。卓泽林等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体系,认为保障机制、组织 领导、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和师资建设会影响到创新创业教育绩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就是课程体系,在其影响下创业项目逐渐孵化成形,学生通过课程体系大大提升了创新创业素养。组织领导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领导作为双创教育的顶层设计者,与各部门管理人员联动合作,充分发挥教育内外部资源的效用,不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高校往往会通过成立创业学院或者指导小组来统筹创新创业工作。师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师资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师资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专业化队伍,建立良性发展机制,构建价值认同与内在激励制度。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体系,要改革教学管理,使全体学生都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受益对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合理的机制保障,机制作为一种基础性、根本性的存在,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本文将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创业组织领导、创新创业师资建设、创新创业教学管理、创新创业机制保障五个维度进行探讨。与此同时,我国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间在教育发展基础与水平上有差距,国家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带有区域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因此,在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打破传统普适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形成切合区域实际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更能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使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真正服务于社会。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在参考大量文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综合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调查问卷,经数据试测,形成调研问卷。采用抽样方式,利用问卷星等平台向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高等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或相关工作的教师及管理人员发放问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筛选,最终得到4039 份样本,数据质量满足研究所需。

(二)量表和信效度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以从课程体系、组织领导、师资建设、教学管理、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本研究分别设计了课程体系量表、组织领导量表、师资建设量表、教学管理量表和机制保障量表,各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五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 值均大于0.9。五个维度的组合信度(CR)均大于0.9。五个维度的KMO 值均高于0.9,且各Bartlett 统计量的近似卡方值均显著。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标准载荷系数,均大于 0.7 且呈现出显著性。五个维度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均大于0.6。综上,说明各量表的信效度较好。

mmexport1695092022761.png

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比较研究与结果分析

(一)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

利用方差分析研究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个区域在课程体系及其八个题项上的差异性,如表2所示。三个区域在各题项及总体指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各组别平均值得分的对比结果均为“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总指标的偏 Eta 方为 0.008, Cohen’s f 为0.089。

mmexport1695096999653.png

长三角各地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在创业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独到的特色。如《江苏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与专业培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推行在线开放课程和跨校学习认证、学分认定制度”。又如《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优化课程体系,重构专业教学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鼓励高校加快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在线优质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相比较而言,京津冀是教学科研聚集地。特别是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和科创中心,有着数量众多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在《北京市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就提出健全课程体系, “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充分挖掘各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同样作为直辖市的天津,在《天津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措施》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河北拥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创新创业课程开发数量不足,缺乏高质量专创融合课程。粤港澳地区拥有众多高校,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也实现了跃升。然而,粤港澳大湾区成立时间较短,受到区域跨越和体制机制差异的限制,各城市高校的发展依然“各自为营”,缺乏共同目标和发展方向。在有关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研究中,大学生对课程质量的满意度评价在所有评价维度中平均得分最低,大部分授课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性课程不足。虽然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政策的号召下增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上却落后于需求。

(二)组织领导的比较研究

三个区域在组织领导及其六个题项上的差异性如表3所示。三个区域在各题项及总体指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各组别平均值得分的对比结果为“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总指标的偏 Eta方为0.021,Cohen’s f为0.145。


微信图片_20230919131128.png


长三角地区的部属院校、省属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均积极加强与完善组织领导,普遍设置了创业学院,有专门的办公基础条件和发展规划,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并且成立了“长三角地区高校创新创业联盟”等组织。京津冀在组织领导方面推动高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教育组织间积极开展合作,校际活动频繁,但是该区域的组织领导建设存在一定的无序化,部分高校尽管有领导小组,却依然缺乏顶层的整体统筹规划和有效监督。在粤港澳地区,其特殊的跨区合作体制机制对大湾区要素的便捷流动造成了一定阻碍 ,影响大湾区内各高校在创新创业组织领导方面对资源的高效配置。有学者调研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主要是通过组建由学校领导和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小组来推动具体工作,这样短期内无法实现较为成熟的创业学院 。

(三)师资建设的比较研究

三个区域在师资建设及其六个题项上的差异性如表4所示。三个区域在各题项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师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创新创业教师绩效考核标准和创新创业教师职称评聘条件四个方面的组别平均值得分对比结果为“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而组织各类创业导师培育工程的组别平均值得分对比结果为“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组别平均值得分对比结果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在师资建设总体水平方面,三个区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组别平均值得分对比结果为“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偏 Eta 方为 0.005,Cohen’s f 为0.070。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的师资建设水平最优,其次是京津冀,最后是粤港澳;不过具体到每个题项,并没有呈现出一致性,尤其是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方面,京津冀要优于另外两个地区。

mmexport1695097176035.png

长三角地区高校众多,师资力量雄厚,各主要城市在师资引进和建设方面走在前列。该地区还出台政策,推进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人员互聘,打造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就京津冀而言,京津两地高校众多、师资雄厚,但是河北对于创业教育师资缺乏吸引力,优质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结构不合理。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方面表现最优,这反映出京津冀师资在研究方面做得较好,这与北京全国教育科创中心的地位密切相关。北京通过出台政策推动高校与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设立专项支持高校与众创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尽管师资建设发展水平暂时还不平衡,但是在教学研究项目上可进一步推动协同合作。粤港澳高校多集中于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其他城市(特别是肇庆、江门等)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建设和教学资源协调难度较大,一些领域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

(四)教学管理的比较研究

三个区域在教学管理及其六个题项上的差异性如表5所示。三个区域在各题项及总体指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各组别平均值得分的对比结果为“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总指标的偏 Eta方为0.008,Cohen’s f为0.089。

mmexport1695097227405.png

长三角地区由于自身高等教育资源丰富、部属高校集中、地方高校较多、办学特色鲜明等优势,教学成效显著,教学管理经验丰富。该地区还广泛开展小班化教学,实施研讨式、探究式、项目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的改革,鼓励师生合作开展创业项目。京津冀地区在教学管理方面积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并建立校地、校企等协同创新创业育人机制,不过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程度仍不够,部分教学管理措施难以适应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粤港澳大湾区虽然高等教育类型丰富、互补性强,但其体制与发展模式与其他两个地区不同,在内外力量转变和不同制度条件下,推动教学管理制度改革面临更大挑战。

(五)机制保障的比较研究

 三个区域在机制保障及其六个题项上的差异性如表6所示。三个区域在各题项及总体指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别平均值得分的对比结果为“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总指标的偏 Eta 方为 0.011,Cohen’s f为0.105。

mmexport1695097271589.png

长三角地区创业氛围浓厚,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开展较早,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机制保障措施。比如《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 “各地、各高校要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指导管理与监督评价,加强统筹协调,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建立高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校内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全体师生广泛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制机制”。京津冀地区的制度政策建设都较为全面,各地为创新创业教育制定相关措施,保障其顺利深入开展,但是在技术转化、众创空间、实践基地、资金支持等方面,河北较之于京津两地还有较大不足。粤港澳大湾区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机制保障措施,但两个特别行政区无论在制度机制、法律体系还是贸易规则等方面与广东还有较大差异,导致粤港澳三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交流融合不够顺畅,这也使得区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完善面临较大挑战。而且有研究表明,香港创新创业环境较差,创业成本较高,这些都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保障措施的实行。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三个区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各子体系均存在差异

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三个区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各子体系均存在差异,发展水平不均衡。总体而言,长三角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水平靠前,京津冀次之,粤港澳稍有逊色。一直以来,长三角地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环境优越,这里既有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有昆山、江阴等四十多个全国百强县,这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片沃土。长三角地区高校创新创业联盟成立后,不断从师资、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创业的前中末端服务,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京津冀作为首都所在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丰厚,教学研究项目开展充足,并且组建了“创业联盟” “师资联盟”等多个联盟组织 ,彼此间通过交流形成合力。然而,京津冀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大多数优质资源集中于北京、天津,河北创业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区域内部差异明显。随着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各地不断增强协同意识,使得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必然能逐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粤港澳三地国际化程度高,创新能力较强,不过由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时间不长,湾区不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各自为营”,缺乏深入交流,课程体系落后于需求,实践性不足,师资紧缺严重,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加强 。同时,区域内发展不平衡,更多资源集中于广州、深圳、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创新资源过量耗费,使得区域创新绩效下降。香港、澳门与内地的制度差异,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彼此间的协同发展。不过随着国家战略的逐步推进,区域内各高校加强彼此合作发展,从而实现高校集群式创新。通过打造国际与本土资源对接的渠道,引入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推广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 师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三个区域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方面差异明显,且具体到每个分项并不呈现出一致性,这表明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近期工作要点(2019-2020 年)》指出,探索建立各级各类学校骨干教师、优秀中青年干部等交流挂职机制,持续推进校长、教师联动培训平台。京津冀高校组建 16 个创新发展联盟,稳步开展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推进深层次交流合作。而粤港澳正面临高层次教育资源不足、基础创新能力薄弱以及教育资源全球配置能力不强等瓶颈性约束,需借助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之契机,推动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 ,提升粤港澳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水平。

 3. 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差异较大

 从效应量大小来看,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的效应量要大于其他三个维度。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行业要求、区域文化等方面各有特色,三个区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方面差异较大。

(二)建议

1. 明确自身定位,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我国的自然社会环境较为复杂,区域差异一直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 。因此,不同地区要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知识创造能力较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具备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个城市为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旅游、贸易、科技创新产业等领域具有优势,三个区域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其次,目前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在核心城市,区域内其他城市教育资源不足,甚至人才流失严重。一方面,中心城市要适当对区域内其他城市精准帮扶;另一方面,非中心城市可以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如美国雪城大学位于纽约州北部,当地经济状况远不如其他地区,但雪城大学立足当地,通过明确创业教育定位、推动校企合作、发挥创业文化优势等一系列举措开展全校性创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卓越贡献 。最后,未来发展中将出现更多的逆向流动,并与外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产生更加紧密和多元的互动,因此加强区域合作、形成高等教育良性竞争的格局、促进共同发展是大势所趋。

2. 利用区域特色,优化师资建设

师资建设是三个区域都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普遍短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质量不高,大量创业教师是由其他岗位教师转岗补充或者兼职上课,且部分教师缺乏创新创业相关的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首先,整体营商环境较好的城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优势。一方面,可以通过多渠道聘请专业能力强、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专职教师或企业家;另一方面,要为创业师资队伍搭建平台,鼓励高校教师加强与区域内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其次,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建设,开展深层次交流合作,构建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和师资交流与合作机制。最后,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教师评价考核机制既是创业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发挥创业教师主动性、积极性的指挥棒。完善创新创业教师考评机制可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3.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保障

首先,推动区域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破除以往以行政为边界的传统制度基础。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创业教育发展较好,且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理念已经提出20余年,但是仍然存在教育资源共享的形式重于内容,地区间的共建共享缺乏常态化制度保障。而京津冀三地背后各自为战、缺乏协同治理机制,导致发展差距过大, “三者共输” 。相比其他两个区域,粤港澳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迫切需要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创业教育层面孕育出“空前未有”的区域协作制度。其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梳理创新创业教育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矛盾,提升区域内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制度的精细化水平,有助于切实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目前国内高校存在办学同质化问题,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以及资源的有效整合,都需要内部领导体制的不断加强与完善。例如,浙江省出台政策来引导高校努力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校园氛围和环境。温州大学结合当地文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温大模式”;宁波大学结合区域特色,积极营造“爱国爱校,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最后,健全的政策管理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多种机制与创业教育不相匹配,建成的实验室也缺乏相对的培养机制 。因此,应该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出台相应的资金扶持机制,搭建沟通交流机制,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协调政府、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的利益,大力调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周英琦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本文根据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高等院校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围绕五个维度,探究三个区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差异
    pt>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