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情感维度阅读《新民主主义论》

2023-03-28 19:18:40 毛泽东研究. 2022(04) 陈金龙

毛泽东的著作具有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可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文学、法学、军事学等多个维度进行阅读,诠释其中的理论内涵、理论体系和理论特色。同时,毛泽东的著作是饱含情感之作,从情感维度阅读、诠释也是不可缺少的向度。《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系统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著作,蕴含丰富的情感内容。本文对其情感意蕴、情感表达方式、情感表达功能作一简要分析,以窥见毛泽东著作的情感阅读方法和情感分析理路。

一、《新民主主义论》的情感意蕴

相对于情绪的即时、多变而言,情感是稳定的、深重的,情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毛泽东在阐释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蕴含对中华民族的忧虑与自豪、对新中国的期待和向往、对人民的推崇和关切、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等深厚情感和情怀。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1。“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2,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首先表达了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忧虑,“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3。正因为对民族危机的忧虑和对民族独立与解放的诉求,毛泽东在文章开始就提出“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以引发全党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中华民族是刻苦耐劳、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又是具有凝聚力、创造力的伟大民族,“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4。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充分表达了对中华文明的自信和中华民族品格的自豪。在论及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时,毛泽东仍然强调,“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5,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和发展新文化的基础。字里行间,透出了毛泽东对于中华文明的自豪感,体现了毛泽东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

《新民主主义论》的重点是新中国蓝图的建构,对于“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毛泽东给出了明确答案:“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在毛泽东看来,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改变中国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文化上愚昧落后的状况,建立政治上自由、经济上繁荣、文化上文明先进的中国6。这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期待和向往。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着手探讨的问题,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毛泽东设想的新中国。从毛泽东对新中国蓝图的描绘,可见其对于建设新中国、建成新中国的自信。

在毛泽东的心目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革命的力量源泉,新中国的建立应确立人民主体地位,满足人民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诉求。就政治而言,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必然要成为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7,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政府,这是人民政治主体地位的确认。就经济而言,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共和国的国家所有,以满足人民基本的生活需要,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是人民经济主体地位的确认。就文化而言,毛泽东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性定义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其中大众的文化是指文化应为工农劳苦民众服务,适应大众的文化特点,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8,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应接近民众,否则就是“无兵司令”,这是对人民文化主体地位的确认。在阐释检验真理的尺度时,毛泽东明确指出:“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9这是对人民实践主体地位的确认。人民主体地位的确立,表达了毛泽东对人民力量的推崇、人民作用的信任和人民利益的关切。

历史、现在、未来是相通的,现在由历史发展而来,现在也将成为未来的历史。尊重历史、敬畏历史是一个政党成熟的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10这里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待历史的理性态度。毛泽东客观分析了“中国的历史特点”,诠释了中国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作为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和制定中国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尊重历史,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才能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论》的情感表达方式

情感既可以直接表达,也可以间接表达。《新民主主义论》的情感表达,采取了基于现实、客观比较、运用比喻、借助典型、眼观世界等具体方式。

情感的生成是现实作用、刺激的结果。19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依据毛泽东的判断,抗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但1940年初尚未看到抗战胜利的迹象,加上国内妥协空气、反共声浪又甚嚣尘上,更增加了抗战结局的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亟需回答和阐释。面对现实,毛泽东生发了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深重的忧虑之情,并引发了全党全社会的情感共鸣。

比较方可见高下,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毛泽东对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旧民主主义国家、新旧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进行了较为具体的比较,通过比较生成了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自信,表达了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在毛泽东看来,尽管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还不是社会主义的,而是新民主主义的,但其发展趋向是社会主义,“应当努力在工人阶级中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11。透过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看法,可见其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形象生动的比喻富有感染力,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毛泽东的著作运用大量比喻来阐释问题、表达情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新中国航船的桅顶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12。这里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新中国的期待和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喜悦,也表达了毛泽东对于抗日战争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信心。

典型、榜样具有示范作用,毛泽东在阐释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时,以鲁迅为典型,诠释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表达了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追求。毛泽东称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空前的民族英雄,认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3。这里对鲁迅的高度评价,既表达了对鲁迅的推崇和敬意,也表达了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期盼和向往。

毛泽东是有世界眼光、国际担当的领导人,既是爱国主义者,也是国际主义者,将“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新民学会的宗旨,就表达了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和国际主义情怀。在诠释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时,能将中国革命放到世界背景下来审视和评价,“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14,是基于十月革命后世界格局变化得出的结论,表明了中国革命的世界意义,也表达了对中国革命前景、地位的自信。

三、《新民主主义论》的情感表达功能

《新民主主义论》的情感表达,展示了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形象,对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具有情感动员作用。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15,也是具有丰富情感的领袖人物。《新民主主义论》充分展示了毛泽东的情感世界,这些情感影响、作用于毛泽东的价值理念、理论建构、理想追求和行为实践,毛泽东之所以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并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情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毛泽东的情感可从多个维度来把握,除对民族、国家、人民、历史的情感之外,还有对政党、对世界的情感,毛泽东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志情、乡土情,则使他的情感世界变得更为丰富、更为细腻。

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责任型、价值型政党,也是情感型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都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情感特征,对党的历史、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的研究,亦可从情感的维度展开。《新民主主义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取向、情感内涵、情感特征,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形象。对中华民族的忧虑与自豪、对新中国的期待和向往、对人民的推崇和关切、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既是毛泽东的情感表达,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宣示,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形象。

在实施政治动员的过程中渗入情感因素,能强化政治动员的效果,即通常所说的以情动人。“新中国站在每个人民的面前,我们应该迎接它。”“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1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最后表达的对于新中国的期待,实际上是一种情感动员,旨在感召全体中国人民投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实践,投身新中国建设的实践,以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解放、人民幸福。

总之,从情感维度阅读毛泽东的著作,解读毛泽东著作蕴含的情感内容,是毛泽东著作研究需要拓展的领域,既有利于深化对毛泽东著作的理解,也能拓展毛泽东研究的空间。

注释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页。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87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

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3页。

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

6《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

7《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4、675页。

8《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页。

9《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

10《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8页。

11《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4、686页。

12《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9页。

13《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

1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6页。

1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87页。

16《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9页。


责任编辑:黎格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本文对《新民主主义论》的情感意蕴、情感表达方式、情感表达功能作一简要分析,以窥见毛泽东著作的情感阅读方法和情感分析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