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师音乐学院学生党员
王茂阳举办二胡
独奏音乐会
活/动/预/告
时间地点
音乐会定于2020年11月24日(周二晚)19:30,在海南师范大学南校区艺术楼音乐厅举办。
个人简介
王茂阳,中共党员,9岁开始学习二胡,师从于山东艺术学院民乐系主任张令杰教授。后师从于著名胡演贺家陈耀星大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秋江副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杨雪副教授至今。
学习及演出经历
2013年-2017年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二胡表演专业;
2019年考入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硕士二胡表演专业, 师从肖梅副教授;
2012年获第七届美国迪贝施坦尼斯劳斯国际音乐艺术节民族器乐成人组金奖;
2017 年在陕西师范大学终南音乐厅成功举办个人音乐会;
2019 年被聘为海南华乐民族管弦乐团创团二胡声部团员并参加乐团成立音乐会;
曾参与海南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文艺演出;
曾参与海南师范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建校70周年器乐专场音乐会;
近年多次在北京,济南,西安,苏州等地受邀参加民族管弦乐排练及个人独奏演出活动,并引起强烈反响。
音乐会节目单
1、《陕北抒怀》
曲:陈耀星 杨春林
二胡演奏:王茂阳
民乐伴奏:吴雨珊(扬琴)、符传代
(竹笛)、谢迪(打击乐)、弓晋雯
(琵琶)、许薇薇(大提琴)、王碧瑶
(古筝)
2.《听松》
曲:华彦钧
二泉琴演奏:王茂阳
扬琴:吴雨珊
3.《楚颂》
曲:李博禅
二胡演奏:王茂阳
钢琴艺术指导:于泊洋
4. 《一枝花》
改编:张式业
二胡演奏:王茂阳
扬琴:吴雨珊
5. 《一步之遥》
曲:卡洛斯.加德尔(阿根廷)
二胡一声部:王茂阳
二胡二声部:马冬暖
高胡:吴珊
钢琴艺术指导:张宇衡
曲目简介
1. 《陕北抒怀》
该作品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二胡演奏家、作曲家陈耀星和指挥家杨春林共同创作而成。抒发了红军老战士重游故地时对战斗岁月的回忆和对故地建设的无限感慨。作者运用“秦腔”“碗碗腔”“秧歌”等陕西地方特点的音调和演奏手法,使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展现了陕北人民憨厚、淳朴的性格以及真挚的情感。作品所抒发的革命精神和情怀对后人起到了重要的教育作用,对于我们理解陕北音乐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成为了二胡曲目宝库中的经典作品。
2. 《听松》
《听松》是民间艺人阿炳三首原创传统二胡曲中的其中一首。阿炳本人这样诠释:南宋时期,金兀术为岳飞所败,趴在无锡惠泉山下的听松石上,俯听宋朝追兵的声音,故名《听松》,又名《听宋》。乐曲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歌颂了中国人民青松般高洁的民族气节,钢铁般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全曲气魄豪迈,刚劲有力。在二胡曲中,《听松》是独树一帜的珍品。
3.《楚颂》
《楚颂》是由青年作曲家李博禅所创作的一首极具二胡传统特色,同时不乏现代元素的经典二胡作品。该曲整体围绕楚王项羽与爱姬虞美人的故事进行谱写,从而产生“英雄”与“爱情”的两个主题贯穿音乐始终。该曲首演于 2014 年第二届北京胡琴艺术节,受到热烈反响。在当今二胡作品中,采用民族调式调性为主线,结合西洋作曲手法为辅线的创作手法已成为一种中西合璧的交汇点。作品《楚颂》也是中西相汇的杰出代表之一,整曲借鉴了西洋作曲法中奏鸣曲式的特点——双主题,分别以霸王项羽的英雄主题与虞姬之间的爱情主题为主题元素进行构思,使整曲具有奏鸣性,极大程度表现出霸王力拔山河、盖世英雄的气势,细致地刻画出和虞姬之间情意绵绵的婉约之情。
4.《一枝花》
《一枝花》原是1959年任同祥先生根据山东的地方戏和其它民间音调编写的一首唢呐独奏曲。张式业在1982年将其改编而成了一首二胡曲,改编后的二胡曲曾用于电视连续剧《武松》中,作为刻画主人公性格的主题音乐。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乐曲吸收了唢呐及坠琴上的大滑音、滑揉等技巧,要求用传统手法来演奏,以保持作品朴实的民间特色。乐曲音调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音乐色彩,高亢嘹亮,悲壮激越,每当听到它,就自然地联想起这位遭人陷害身陷绝境的打虎英雄。此曲1982年首次亮相即引起轰动,多年来经久不衰,已成为鲁西南风格的代表曲目。
5.《一步之遥》
这是一首著名的西班牙语探戈歌曲,提琴曲。1935年由阿根廷歌手卡洛斯-加德尔作曲,这首华丽而高贵动人的探戈名曲,是阿根廷探戈舞曲的极致代表,用来表达对情人之间错综复杂难以割舍的惋惜。青年二胡演奏家杨雪成功将其改编为二胡重奏曲,极具特色,旋律优美动人。
想订内场票的同学请速速联系我们!先到先得!
联系方式:461146862@qq.com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策划|严艳老师
图文|谭倩颖 朱雨杰
排版|刘泽坤
责编|刘泽坤
校对|马昕妍
审核|李志林
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党支部
海南师范大学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琢育”工作室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