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化】考研真题分享特辑第二期--艺术学基础知识

2022-01-02 19:51:39

【考研上岸】

加油加油加油!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致敬每一个为考研努力奋斗的人!愿你所想所愿所期待皆成真,愿你旗开得胜,凯旋而归!加油!你一定行!

艺术学基础知识真题

一.填空题

 1.音乐的声音材料主要有(   )和器乐两个来源。

【答案】嗓音

2.《兰花花》属于(   )民歌。

【答案】陕北

3.著名的《法国组曲》的作者是(   )。

【答案】巴赫

4.与门德尔松的《芬格尔山洞》属于同一种音乐体裁的是(   )。

【答案】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

5.盘索里(   )是的一种传统说唱体裁。

【答案】朝鲜

6.伦巴的发源地是(   )。

【答案】古巴

7.巴西的“国舞”是(   )。

【答案】桑巴

8.《阳关三叠》根据中国古代伟大诗人(   )的(   )而创作的一首琴歌。

【答案】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9.《小白菜》原为(    )的民歌。

【答案】河北

10.曾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吸收到歌剧《图兰朵》中的中国民间歌曲是(   )。

【答案】《茉莉花》

11.《潇湘水云》的作者郭沔是(   )人。 

【答案】宋

12《毕业歌》的词作者是(   )。

【答案】田汉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是电影(   )的主题歌。

【答案】《风云儿女》

14.麦新的《大刀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是(   )。

【答案】抗日战争

15.中国音乐的史诗《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   )。

【答案】洗星海

16.《江姐》是根据小说(    )改编的。

【答案】《红岩》

17.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真理的著名歌剧是(   )。

【答案】《白毛女》

18.在国内被誉为“民族化的交响乐”,在国外则被称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

的是(    )。

【答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19..在西方音乐历史上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的是(    )。

【答案】海顿

20.《拉德斯基进行曲》是由(   )创作的。

【答案】老约翰·施特劳斯

二. 单项选择题

1.歌剧产生于(   )。

A .佛罗伦萨 B .伦敦 C .罗马 D .雅典

【答案】A

2.《凤阳花鼓》是一种流行于我国(   )省的民间歌舞形式。

 A .陕西 B .河北 C .山东 D .安徽

【答案】D

3我国严格的礼乐制度建立于(   )。

 A .夏 B .周 C .战国 D .东汉末年

【答案】B

4.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展现了(   )时期中国的音乐成就。

 A .先秦 B .西汉 C .东汉 D .三国

【答案】A

5.从(   )开始,我国音乐的发展中心从宫廷转向城市。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 明朝

【答案】B

6.采茶是广泛流行于我国(   )的民间歌舞形式。

 A .西部 B .北方 C . 南方D . 东北

【答案】C

7.曲式的最小完整单位被称作(    )。

 A 乐段 B .乐章 C .乐句D .  声段

【答案】A

8.乐府始建于(    )。

 A .秦朝 B .西汉 C .三国D .  唐朝

【答案】A

9.信天游主要流行于我国(    )各地。

 A .江南 B .院北 C .西南 D . 东北

【答案】B

10.《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    )。

 A .辛亥革命 B .解放战争 C .抗日战争 D .抗美援朝

【答案】C

11. 中国钢琴音乐的重要文献《牧童短笛》的作者

是  (    )。

 A .贺敬之 B .贺绿汀 C .黄自 D .赵元任

【答案】B

12.(    )标志着摇滚乐在中国的崛起。

 A .《花火》 B .《浪子归》 C .《新长征路上》 D . 《一无所有》

【答案】D

13.俗称的“小曲”也就是民歌中的(    )类。

 A .山歌 B .小调 C .号子 D .抒情谣

【答案】B

14.在西方音乐史的不同时期中,“复调音乐达到巅峰,代表新趋势的主调音乐正在兴起的时期是(    )。

 A .巴洛克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 C .古典主义时期 D .巴洛克时期

【答案】A

15.浪漫主义时期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的作者是(    )。

 A .柴可夫斯基 B .理查.施特劳斯

 C .德彪西 D .勋伯格

【答案】C

16 .《列宁格勒交响曲》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   )的(    )的别称。

 A .肖斯塔科维奇 序《第六交响曲》 B .柴可夫斯基 《第六交响曲》

 C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七交响曲》 D .柴可夫斯基 《第七交响曲》

【答案】C

17.(   )的德沃夏克是19世纪“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A .波兰 B .娜威 C .俄罗斯 D .捷克

【答案】D

18.在我国传统音乐的类型中,(   )是基础。

 A .宫廷音乐 B .文人音乐 C .宗教音乐 D .民间音乐

【答案】D

19《第六“悲怆”交响曲》的曲作者是(   )。

 A .柴可夫斯基 B 穆索尔斯基| C .瓦格纳 D .布拉姆斯

【答案】A

20.歌剧《茶花女》的作者是(   )。

 A .马勒 B .穆索尔斯基 C .威尔第 D .德彪西

【答案】C

三.简答题

1.简述音乐的体裁

答:(1)体裁也是形式,一种类型化的形式。长期以来,人们首先把音乐分作三大类:声乐、器乐、戏剧音乐,即声乐体裁、器乐体裁、戏剧音乐体裁。声乐类又依其表演形式的不同而分为独唱、齐唱、重唱、合唱等体裁;再依据表演主人公和用途、条件等的不同可细分为群众歌曲、艺术歌曲、咏叹调、宣叙调等体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内容、音乐性质及随之而来的表现手法等的不同而分为进行曲、浪漫曲、小夜曲、摇篮曲等体裁。器乐类同样可以按不同的依据逐层区分:独奏、齐奏、重奏、合奏;室内乐、交响乐;练习曲、前奏曲、夜曲、叙事曲、狂想曲等等。

(2)体裁在历史的进程中出现、形成,也在历史的进程中淘汰、更新。音乐体裁的形成与音乐艺术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发展、音乐社会功能的发挥,与总的文化背景、环境和社会思潮、风尚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等各方面的发展、变革相联系。以欧洲音乐为例,中世纪以前,社会生活被宗教统辖,与宗教活动、宗教感情相适应的声乐体裁便成为当时最崇尚、最盛行的音乐形式。文艺复兴以后,科学技术和乐器制造方面的发展、十二平均律的出现,以及世俗观念、世俗情感、人本主义思想的发育,促进了器乐的兴盛,诸多器乐体裁——前奏曲和赋格、创意曲、组曲等应运而生:18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相信人类理性力量必定胜利,成为强大的思想潮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大师们相继涌现,奏鸣曲、交响曲、室内乐随之推向成熟的顶峰,宣扬民主主义思想和正义斗争的歌剧和英雄性的歌剧序曲也层出不穷。带有鲜明的市民生活气息的进行曲、舞曲等体裁,不仅出现在大师们的小品曲目之中,而且将之引进奏鸣交响套曲中,并成为经典之作。浪漫主义音乐家强调表现感情,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冲动,因而各式各样的声器乐体裁——浪漫曲、小夜曲、船歌、摇篮曲、牧歌、即兴曲、音乐瞬间、无词歌、谐谑曲、幽默曲、前决曲、练习曲、叙事曲,以至大型的单乐章体裁,如随想曲、狂想曲、序曲、交响诗等然无不带上极强的感情色彩、个性特征,登上思想性、技巧性、艺术性统一的新境地。

(3)在我国,群众歌曲、表演唱、联唱、组歌、大会唱、秧歌剧、新歌剧等体裁蓬勃发展,独树一帜。

(4)体裁一经形成便有很强的稳定性,这稳定性包括艺术表现上的特征和一定范围也包括某种时代的、历史的和社会的特征及一定范围。所以对音乐体裁的了解和把握,县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又一重要通道。

2.简述音乐的审美特征

答:音乐作为表情艺术的一种,除具有表情艺术共同的审美特征外,还有着它自身固有的一些审美特征,这就是:

(1)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音乐的声音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经过反反复复的选择而留取下来的,并经过多方面加工组织起来的一些特殊的声音,他们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但又超脱了自然客体的属性。留下来在音乐中使用的,大体上是钢琴上所能奏出的那88个音。音乐的情感形象都是用声音来塑造的。音乐的音响是音乐艺术的生命,没有音响作为中介,音乐是无法完成的。

(2)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必须在一定的时间中展开、发展、呈现自己。音乐的素材是声音,它们在时间的运动中表现为连绵不断、翻腾变化着的音响泉流。音乐的音响与节奏的种种规律及内在的情感特征正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变化的音响而逐步展现出来,同时刻画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可以说音乐形象是一个过程,它是在时间的推移、音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丰富起来的。

(3)音乐是表现的艺术。

音乐形象不是一种具体的形象,音乐形象是音乐音响作用于人们的听觉,而后经过联想形成于人们头脑中的艺术形象,是感情化、性格化的形象。音乐艺术是典型的表现艺术,音乐的音响是感情的直接载体。涵载着感情内容的音乐,给人的感受是直观的,人们在直接感受音乐涵载的感情的同时,会生发种种联想,可能浮现为具体的画面、场景、情境。又反过来强化自己的音乐感受。

(4)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音乐的逦现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演绎性的一面。我们通常把用符号记载的音乐变为实际音响的音乐,需要经过演唱、演奏。演唱、演奏即是“二度创作”。同是一首乐曲,感受不同的演奏家在不同的生活阅历下,对作品的理解呈现不同的解释,或丰富多彩或迤逦迷人。任何两位表演艺术家都不会表现得相同,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再创造饱含着艺术家对作品的理解、对创作者艺术表现意图的再领会和技术、艺术上的再处理、再发挥。正是基于此特点。音乐艺术在演绎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智慧、才华注人其间,因而具有水不凋谢的生机。

3.如何理解音乐是表现的艺术?

答:(1)表现艺术是相对于再现艺术而言的。这两类艺术都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不同的是:再现艺术反映生活要模仿、复现客观生活的形态,创造“看得见摸得着”的艺术形象,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达意抒情;表现艺术则是将来源于客观生活的思想感情,直接地披露出来。音乐的音响是感情的直接载体。人们从音乐音响中直接获得相应感受的同时,会生发种种想象,这想象可能浮现为具体的“画面”、“图景”、“情境”等。生动、活跃的想象,反过来可以强化听众的音乐感受,但音乐自身却没有也不可能提供任何实实在在的可视的形象。

(2)表现艺术的表现性与再现艺术的再现性,不是互相隔绝的。再现艺术对客观生活加以模仿、再现,创造可视的具体形象,而其形象实际上只是一个中介,通过这个中介,仍然是要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精神意志、生活真理。同样,作为表现艺术的音乐,从来也不排斥对再现因素的借助。不论是作为创作“契机”的自白,还是帮助人们理解乐曲的“导向”性提示,都表明音乐艺术中融合着形象借寓的因素。艺术家也好,欣赏者也好。人们的感情并不凭空导源于心灵世界,而终归来自于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因此,“借景移情”、“状物抒怀”,对所有的艺术都是通用的。

(3)音乐音响没有语义性;音乐的铺陈没有可视性。所谓音乐形象、是一种感情化的形象、性格化的形象、意象性的形象。即便在“描绘性”较强的作品中,人们感受到的也只能是某种象征意义的形象。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作品第68号)、标题“田园”是形象性的,其中也的确采用了模拟自然音响的手法,然而,大概恰恰因此,贝多芬在这部作品的总谱上专门注明“情感多于描绘”。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大海》(副题为“三首交响素描”),堪称以音乐作色彩“描绘”的范例,但无论是第一乐章中的雾霭初睛。波光粼粼。还是第二乐章中的波浪嬉戏、第三乐章中的风与海的对话,都是作着对他所“深深热爱的大海”(作者曾经立志要当一名海员)有着许多难忘的眷恋之情的表现。实践向人们表明:不能试图在音乐中得到它所不能表现的东西,也不应希求音乐去承担它所无法承担的任务。著名琴曲《高山流水》,其艺术表现的真谛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全曲十三段: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从小标题可以看出,其整体陈述方式吸收了戏曲及章回小说的某些特点,但使人们感动的并非故事情节,而是那高超的演奏技巧所造成的浓烈的战争气氛和戏剧性效果,特别是其磅礴的气势和威武的神采。同样,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可以把某些具体内容、概念交代给听众,但它的音乐部分则仍然按照自己表现艺术的特点和逻辑,相对独立地刻画一定的感情化、性格化的音乐形象。

(4)因此,从一个方面讲,不倾注深挚的情感,不着力于性格提炼,就不可能创作出真正的、有价值的音乐作品,而且越是要表现深刻的生活内容、重大的思想主题,就越是要在感情化、性格化的形象刻画上下工夫,从另一方面讲,欣赏者切莫把音乐艺术特有的、直接而又生动的表现性,误解为“图解性”,或者按照文字表述的方式—“乐曲解说”、“歌词”等那样,到音乐中去寻求具体的对应物,这样不仅不利于对音乐正确的感受和理解,而且有时会形成障碍,令人失望。

4.如何理解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答:(1)音乐的表现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演绎性的一面。歌谱、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把用符号记载的音乐变为实际音响的音乐,需要通过演唱、演奏的过程,这唱、奏表演即被称之为“二度创作”。二度创作可以无数次地进行,而每次唱、奏,无论对于谱面的原作来讲,还是对于前次的表演来说,都不是“复述”或“重播”,而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再创造是积极的,包含着演奏、演唱者对作品的再理解,对作者艺术表现意图的再领会和技术、艺术上的再处理、再发挥。因此,音乐表演被看做是“对作品的解释”、“对作品的表现”。也因此,优秀的演唱、演奏者被称为“表演艺术家”。

(2)艺术贵在独创,二度创作同样贵在有独到的处理。同是贝多芬《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第61号),海菲兹和大卫.奥依斯特拉赫两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的演奏,在音色、力度和若干细部的处理上,有很大差别,反映出两位演奏家对作品表现的不同和演奏风格的不同。不论是更加酣畅明丽(前者),还是更加浓郁深情(后者),都使人获得很高的艺术享受。因而,人们绝不会因为他们演奏的不同而取此舍彼或厚彼薄此,相反,人们会把它们视为同样珍贵的两种版本、两种范例。乐队演奏也是这样,同是德沃夏克的《 e 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作品第95号),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奏的与卡拉扬指挥演奏的或小泽征尔抑或李德伦指挥演奏的,各有艺术表现上的明显差异,各有独到的意趣和价值。

(3)从审美的角度讲,音乐艺术的最终实现,还需欣赏者来完成。因此,不仅演奏者的思想、修养、性格、阅历等等,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听者的思想、修养、阅历、性格及其状态,对感受乐曲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这一点与美术修养不高的观赏者之于美术作品还是不同的。美术作品是凝固的、静止的,它的“这—个”——作品本身,不会因观赏人没有充分理解而消逝;流动的音乐却一去不返。听者所感受到的,便是他(她)的唯一的“这一个”。况且人们对音乐的感受又往往差异很大,同是一首《志愿军战歌》,有人只能感受到它威武雄壮;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产生极丰富的联想——许多战斗的场面、熟悉的面孔、战争中的种种事件等等。这些联想虽然并不都属于这首歌曲自身,但它们却可以促使其本人更丰富、更深刻地感受、理解这首作品。

(4)有人说音乐的表现是不确定的、多义的。其实,所谓的“不确定”不一定是作品本义不确定。作品一经固定在乐谐上,就只能是那个固定了的作品。可是,经过演唱、演奏的不断再创造、再丰富,尤其是欣赏者结合自己的体验予以再填充。不同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园的时间、环境,或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对它的感受——也就是它的最终实现,则不完全一样,甚至大有不同。这便使音乐表现既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演绎性的"一面。

(5)基于音乐表现的演绎性特点,形成了音乐发展的某些特殊手段。如变奏就是将一"个相对完整的基本段落,加以有规律的变化重复——装饰、演化、变化、引申等等。通过一个基本音乐段落及其诸多变奏,一个基本乐思得以逐渐展示、开掘、深化,音乐形象不断演绎、丰满,进而扩展为一个较大篇幅的独立乐曲,乃至宏大的乐章。这样的乐曲,即称之为变奏曲——主题与变奏。作曲家可以自写主题与变奏,如贝多芬《第十二钢琴奏鸣曲》(作品第26号)的第一乐章、舒曼的《交响练习曲》(作品第13号)等:也可以将自己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中的某一段落拿来,写成主题与变奏,如舒伯特的《鲜鱼五重奏》(作品第114号)第四乐章——以自己所作歌曲《鲜鱼》的第一段为主题的变奏曲;还可以取材于民歌、民间乐曲,将之作为主题,如刘庄的《钢琴变奏曲》即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材料,写成一个包括主题及八个变奏的独立乐曲;甚至还可以用别人所写的音乐作品(片断)作为主题,重新写作变奏曲,如勃拉姆斯写有《亨德尔主题变奏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勃拉姆斯、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人,都曾用帕格尼尼的音乐主题分别写成练习曲、变奏曲、狂想曲,而且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种现象只能在音乐艺术中见到。

5.结合作品简述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答:(1)旋律是构成音乐形式、抒发思想情感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段。旋律本身就是音乐语言(虽然音乐语言不只包括旋律)。旋律的流动,横向有长短、断续、疏密相间的秩序;纵向有上行下行、波浪起伏。上行下行又有级进、跳进之分;波浪起伏也有幅度大小不同。长短、疏密、上下起伏的旋律形成的“波浪线”便叫做旋律线。旋律是具体的,旋律线是对旋律进行特点的一种意向性的表述。旋律表达感情,不同旋律进行及其构成的旋律线,显示着不同的表现意向。譬如。节奏平稳、级进为主、自然舒级的旋律,表现平静安和、清秀幽雅的情绪或意境。

(2)舒展的下行旋律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歌剧《茶花女》中薇奥列塔的爱情主题,即为从主音开始下行七度的旋律;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塔姬娅娜著名的爱情主题,为从三级音开始下行六度的旋律:歌剧《白毛女》中喜儿哭时唱出的由两个下行六度构成的旋律,也是很好的例证。短促而稳定的旋律,表现激奋有力;短促而不稳定的旋律,显得情绪急切不安。旋律线起伏的大小,与情潮涌动大小相联系,而多次同音重复所构成的进接式的旋律,或凝练深沉(如贝多芬《升 c 小调(月光)钢琴奏呜曲》第一乐章里,大字组 G 音在分解和弦伴奏下徐缓、轻奏、多次重复、直线而行),或呆滞阴森(如柴可夫斯基歌剧《黑桃皇后》第三幕五场中伯爵夫人幽灵出现时,一个 f 音唱了29个小节的同音直线式旋律),在中高音区连续同音重复,结合一定的节奏、和声因素,还可以表现为一种呼喊(如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终曲《怒吼吧!黄河》的末乐段),等等。

图文|吴湘婷

排版|吴湘婷

编辑|董文倩

审核|徐四 王茂阳

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生党支部 

海南师范大学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琢育”工作室

责任编辑:董文倩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致敬每一个为考研努力奋斗的人!愿你所想所愿所期待皆成真,愿你旗开得胜,凯旋而归!加油!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