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化工发展 践行强国使命担当

发布时间:2025-06-02 10:35:28

淮南师范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师党支部是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安徽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其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化工与材料学科优势,着力促进党建引领与业务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科研成果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围绕“强国行”专项行动工作要求,在深化党建联建、强化科技赋能、优化教育服务、推进实践育人四个方面创新突破,为推动安徽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化工与材料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01 党建联建强根基联动共赢促提升

聚焦核心目标,深化联学联建实践。党支部立足化工与材料专业特色,以“组织协同建设、人才联合培育、项目共生发展”为三大核心目标,精心编制联学联建实施方案。自202410月以来,与中安联合煤化有限公司党委、国家煤化工质检中心党支部、淮南德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企事业单位联合举办主题党日活动、经验交流会6次,推进产学研基地建设3个,全力构建“理论共学、技术共研、发展共进”的党建联建新格局。通过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联办、产学研合作项目研讨等活动,推动党员教师在党性修养、专业技能、创新思维等方面协同进步,有效实现党建工作与化工材料研发、生产应用的深度融合,达成技术互通、人才共育,为安徽地区乃至长三角化工与材料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工作模式,夯实党建育人根基。党支部创新构建“4211”党建工作模式,以系统化举措推动党建与育人同频共振。强化4个优势,即强化引领优势、强化机制优势、强化载体优势、强化学科专业优势;扮演好2个角色,即扮演好共产党员和本科生学业导师角色;紧扣1条主线,即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将党建元素融入课程思政设计、科研项目攻关;扎牢1个落脚点,即实现党建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打造精品课程等举措,推动学生专业素养与思想觉悟双提升,为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筑牢坚实基础。

1


02 科技赋能强支撑 聚力攻坚提质效

锚定战略方向,深化创新融合实践。党支部锚定绿色化工发展战略,构建“党建+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支部党员充分发挥所学专长,积极与地方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党建引领科技创新,聚焦企业技术难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科研实力,实现校企协同创新发展。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先后助力安徽楚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突破低温共烧陶瓷材料的研发瓶颈;联合上海中催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淮南煤基新材料产业学院,重点攻克煤基新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开发高附加值碳材料制备工艺;协助淮南市通霸电池有限公司研发环保型电池,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积极承办全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科技大会等项目20余项,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8个,形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一体化创新生态。

聚焦科研成果,持续强化科研支撑。近年来,支部党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30余件,出版专著5部,荣获省部级科研奖4项,为科技赋能筑牢科技根基。党支部持续强化“党建+科技创新”模式,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与更多企业深度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加速成果转化。同时,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加强学术交流,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强劲的科技支撑,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03 教育服务强初心 倾心传递暖民心

深耕科普育人,点燃少年强国梦想。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服务活动,涵盖学生学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县域教育帮扶以及科普教育等多个领域,致力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党支部精心组织开展 “小学生进实验室” 活动,每年接待淮南市小学生280人次,党支部成员向小学生们介绍学校在化工新材料研发、绿色化工工艺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这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领域的科研成就,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对科学世界的想象之门,激发起强烈的探索欲望。活动以科普教育为桥梁,为地方教育事业注入新动能,彰显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党建引领教育,推动师生共同成长。支部大力引导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落实“学业导师制”,从大一至大四全程为学生提供学业规划、专业知识辅导,助力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支部党员主动进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召开复试调剂辅导座谈会,结合专业特长为考研学生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以贴心服务护航学生升学之路。支部通过设置课程组,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搭建青年教师交流学习平台,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有效加速青年教师成长。

3


04 实践育人强本领 扎根一线育担当

笃行支教实践,助力边疆教育事业。党支部持续深化“党建+实践育人”创新模式,将援疆支教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组织学生深入新疆基层一线,在服务边疆教育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责任担当。依托党组织统筹部署,遴选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学生组建支教团队,成立支教团临时党支部,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近年来,学院已有多名学生参加援疆支教,惠及学生超3000人次。援疆支教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更是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频共振的成长之路。援疆支教的实践磨砺,让学生在三尺讲台上深刻理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内涵。

深化社会实践,创新实践育人模式。党支部教师联合学生党支部开展寒假 “返家乡” 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扎根家乡、服务社会,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党员教师精心谋划,指导学生走进家乡母校、社区,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向中小学生开展专业科普、宣传校园文化、分享学习经验;为社区居民普及财产安全、人身安全防护措施;参与社区村晚、火车站春运暖冬行动志愿服务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在社会课堂中 “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锻炼了综合能力,增强了使命感,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4


下一步,支部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紧扣教育事业发展核心需求,加速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以科技创新赋能化工产业升级。依托校企、校地、校校多元合作网络,深化党支部共建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学联建与协同育人实践,为培育时代新人、突破 “卡脖子” 技术瓶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责任编辑:张连凤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淮南师范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师党支部的强国行案例总结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