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三个维度透视“三下乡”

2021-08-25 19:03:50 安徽青年报 饶艳琴

炎炎夏日,是宅家享受暑期的惬意与悠闲,还是利用所学所知在跋山涉水中放飞梦想、在时代征程中激扬青春?今年暑假,一批批学子走出大学“象牙塔”,用行动作出回答:深入基层、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学以致用。

wKg86mEH_f2AS0gBAAXHtzMLRJE995.png

如何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何带动莘莘学子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当地群众办实事?本报诚邀省内部分县、区团委负责人、多所高校团委负责人、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共同探讨创新、优化该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真正烹饪一道营养丰富的社会实践大餐。

第一视角:组织方

创新导向  加强活动融合度

“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引导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个重要载体。安徽理工大学团委书记程秀霞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更注重“三下乡”活动与当地的融合度,形成与学生家庭、家乡党委政府目标一致、相辅相成的工作态势,同时坚持从思想政治引领出发,在形式内容上力求深入深刻、避免浮于表面,在效果导向上力求触动思想、避免走马观花。学校层面主要组建了100余支队伍,其中国家级重点团队4支,省级重点团队18支。

“今年暑假,学校主要通过实施第十九届百团百题社会实践计划,组织‘十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做好返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淮北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闻波说,今年暑假组建各级各类社会实践团队1200余支,参与人数超1.8万人。活动开展前期,该校密切关注实践地疫情形势、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等条件,提前做好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与处置,选派优秀教师指导,并为参加活动师生购买保险,依法、依纪、依规组织各项实践活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淮南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紧紧围绕重走红色道路、学习红色历史、感悟红色文化和传承红色精神等核心内容,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淮南师范学院团委书记笪良国介绍,“学校主要组建了17支队伍,方向包括理论宣讲、党史教育、民族团结和产业发展等主题,注重探索创新‘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挖掘红色故事的同时,还开展了党史宣讲、文艺演出和法治教育等‘送文化下乡’活动。”

就创新“三下乡”活动形式、内容等方面,程秀霞表示,一是制定社会实践任务书。指导每个团队制定活动任务书,明确不同类型团队实践任务,指导“三下乡”活动深入开展。二是打好多维锻炼组合拳。在组团开展活动的同时,灵活运用多种实践形式,将团队“三下乡”与个人“返家乡”相结合,教育引导更多青年学生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三是找准为民服务落脚点。聚焦农民需求,开展考察调研“献策行动”、为民办事“提质行动”、关爱农民“温暖行动”、志愿服务“爱心行动”和乡村振兴“助力行动”,将社会实践成果转化为服务农民的成效。

如何发挥当代大学生的学科优势和业务专长?闻波表示,了解并结合青年学生实际需求,精心打造特色品牌,发挥重点团队的主导作用,并开展个性化的特色社会实践活动。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今年暑期将国家级、省级重点团队、专项计划、校级重点团队作为主体,进一步优化“一助一”“十个一”“百团百题”等实践形式,分类别、多联动。比如“红色江山红色路 青春力量青春行”团队重走革命路,赴长三角地区调研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党史百年红色心,江淮举旗百人行”团队以“学党史·百年安徽故事库”118个故事为基础,开展“学党史”故事讲述音频录制、“强信念”党史故事志愿服务宣讲、“跟党走”重温革命历史旧址实践活动等,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第二视角:对接人

整合资源  吸引学子返家乡

今年,淮北市濉溪县先后对接三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分别是湖北工业大学“青佑之光”赴濉溪“淮海红风 与梦同行”党史学习暑期社会实践队、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科技支农——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筑梦红色之旅”实践团。团濉溪县委副书记张庚介绍,活动开展以来,团县委安排专人进行精准对接,帮助三支团队制定行程,对接实践单位,妥善安排其住宿、饮食、交通和就医等事宜,提供了全方位的后勤保障。

“大学生们要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团石台县委副书记吴曦说,团县委结合对接的四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调研主题,推介石台县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和当前发展现状,为青年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在引导本地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方面,一是要真诚沟通联络,增进本地籍大学生对家乡发展现状的全面了解,帮助增强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的认同感。二是要出台吸引人才回流的硬核政策,靠发展前景和有竞争优势的待遇留住人才。就“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而言,对接社会实践团队前期,可以助推其调研内容与本地发展需求相结合,从而精准推荐调研项目、企业等。

李跃楠是濉溪县周末家庭农场负责人,也是一名返乡创业的濉溪籍大学生。今年暑假,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科技支农——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到该农场参观学习。“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她说,“我上大学那会,也多次参与‘三下乡’活动,在实践中坚定了回乡创业的决心,做点对家乡有意义的事情。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融合,为家乡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活力。”

  张庚表示,团县委要不断探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新模式,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知行融合。要加强校地联系,建立起高校与地方联系制度,增强活动实效,加强内容设计,积极推行高校、地方“双向点单接单”社会实践模式,结合地区特色实际,高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解决基层需求,共同碰撞“接地气”的“金点子”。要增进活动融合,将“三下乡”与“返家乡”“大学生到青年之家报到”等项目相结合,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渠道和形式。要保障活动安全,地方团组织进一步加强对“三下乡”工作调研指导,协调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第三视角:参与者

与时俱进把“三下乡”变“常下乡”

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学生赛克拉努力·努尔,在今年暑假加入淮南师范学院国家级重点团队——教育学院“青春向党·筑梦‘疆’来”民族团结实践团。回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期间,赛克拉努力·努尔感慨颇多,“我去田园新村做志愿者时,在村队医生的指导下,我一步步穿好防护服后开始核酸检测工作。刚开始没什么,但时间一长就觉得闷热,呼吸也变得困难。由于居民很多,我们的核酸检测持续了四个多小时,结束后,我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了,也和身体粘在一起,感觉很疲惫”。通过此次经历,赛克拉努力·努尔深深体会到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高度、力度和温度,懂得了医务工作人员的辛苦,以及开展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科技支农——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奔赴濉溪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濉溪镇蒙村,一个正在洗衣服的老奶奶看见我们,非常激动地拉着我的手问,‘小伙子,你们是来干什么的呀’‘我们来做美丽乡村建设调研’‘好啊,现在多好啊,我们党好啊’”……回忆走访调研的经历,该校2019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郭旭东感触很深,“我感受到了,中国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强,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感动的同时,郭旭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在活动的思想认识、项目策划和组织实施中仍存在弊端,开展活动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容、形式和载体,注重专业指导、因地制宜设计项目以及建立长效机制,把‘三下乡’做成‘常下乡’,才能实现双赢效应。”他说。

同样前往濉溪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还有来自湖北工业大学的19名大学生。7月13日,湖北工业大学“青佑之光”赴濉溪“淮海红风 与梦同行”党史学习暑期社会实践队背上行囊,坐上绿皮火车,历经七个多小时,踏上濉溪县这片红色革命热土。出发时,队长刘烁烁干劲十足,在朋友圈写着: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来到安徽淮北,准备支教的样子。“出发前,我们还是个孩子,怀揣着一个志愿者的初心与热情。但来到这里,我明白自己不再是一个孩子的身份,而是一位小老师。”刘烁烁说,短短18天的支教生活,遇到了很多可爱的人和事,用自己的所学为乡村的孩子带去一点点启迪和陪伴,他们也回馈给了许多感动和温柔,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暖让实践活动更有意义。

刘烁烁建议道,“乡村的孩子们很少有外出看世界的机会,在当地政府支持、保证孩子安全和征求家长意见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多开设一些外出实践课,让孩子们不局限于埋头读书,还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责任编辑:笪良国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安徽青年报邀请安徽省多所高校团委负责人、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师生,共同探讨创新、优化三下乡实践活动。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