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夏季三伏,冬病夏治

发布时间:2025-06-04 11:20:20

您是否一到冬天就腰痛难忍,颈肩僵硬得像块石头,膝关节隐隐作痛,甚至发现自己的脊柱出现了侧弯?这些困扰很多人的健康问题,其实可以利用中医"冬病夏治"的智慧,结合督灸、任脉灸、艾灸和三伏贴等特色疗法,达到事半功倍的调理效果。今天就带大家了解这些神奇的中医外治法,解锁夏季养生新姿势。

100

  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给予针对性的药物或非药物疗法治疗,以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这也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200

  冬病夏治与慢性疼痛及脊柱问题的渊源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像腰痛、颈肩痛、膝关节不适,多因人体阳气不足,风寒湿邪趁虚而入,阻滞经络气血运行。脊柱侧弯虽成因复杂,但中医认为与气血亏虚、筋骨失养、经络不畅有关。“夏治”则是利用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通过外治手段温通经络、散寒祛湿、补益正气,使失衡的阴阳重新达到平衡,改善疾病状态 。

300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代表性疗法,以“天人相应”“内病外治”理论为基础,将辛温发散、温阳通络的中药制成膏剂,在三伏天的特定穴位上贴敷。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之时,人体腠理疏松,穴位开放,此时贴敷三伏贴,药物更容易渗透到经络气血之中,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

对于腰痛,常选取肾俞、命门等穴位,温补肾阳,强腰健骨;针对颈肩痛,大椎、肩中俞等穴位是常用贴敷点,能驱散颈肩部风寒湿邪;膝关节不适则选择鹤顶、膝眼等穴位,温通关节经络;脊柱侧弯患者,可在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贴敷,调和气血,改善局部肌肉张力,辅助矫正。三伏贴无需每日操作,只需在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及加强伏等关键节点贴敷,每次贴敷数小时,方便快捷,尤其适合忙碌的现代人。

400

500

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任脉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阴经气血。督灸通过在督脉上施灸,以艾绒、中药等为材料,火力足、温通作用强,能激发人体阳气,驱散深层寒邪,对改善因阳气不足、寒凝气滞导致的腰痛、颈肩痛效果显著;任脉灸则侧重于调和阴血,滋养筋骨,对于因气血亏虚引发的脊柱侧弯、关节不适,能起到补充气血、濡养经络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一阳一阴,共同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

适应症

1.颈肩腰腿痛、肩袖损伤、脊柱关节病、脊柱侧弯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7.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

8.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禁忌证

药物穴位贴敷禁忌证

.有严重心、肝、肾、脑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严重过敏体质者、皮肤长有疱、疖或皮肤有破损者。

2.处于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喘等)的患者。

3.孕妇。

4.体质壮实易上火之人。

注意事项

1.药物穴位贴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敷贴424小时后,局部若有发痒发热,皮肤发红为正常;若皮肤出现水疱,涂烫伤膏或紫药水,敷贴24小时内患者禁用冷水洗澡,不曝晒。

2.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影响治疗效果。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它病。

3.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具体时间

伏前加强:710日至719

初伏:720日至729

中伏:730日至808

末伏:809日至818

伏后加强:819日至828


责任编辑:贺亚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夏季三伏,冬病夏治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