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河套学院“青春向党,戍边筑梦——卫国戍边服务团”赴甘其毛都口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服务自治区“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2025年5月至7月,河套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3位教师和17名学生组成“青春向党,戍边筑梦—卫国戍边服务团”,赴甘其毛都口岸开展“青春聚力两件大事,识见北疆奋进征程”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研学”:追溯戍边根脉,厚植爱国情怀
在前往口岸途中,师生们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一棵树”。这棵生长在荒凉戈壁滩中依然生机勃勃耸立的千年大树,既是甘其毛都这一响亮名字的由来,也成为了甘其毛都一代又一代戍边人的精神象征。全体团员青年面向“一棵树”重温入团誓词。

全体师生来到中蒙703号界碑处参观,了解界碑历史,实地感受边检工作为中蒙两国贸易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师生们走进甘其毛都人民政府党建活动中心,聆听北疆红色故事;参观荒漠化·草原生态修复科普馆,通过图文展示、植物标本了解北疆地区生态保护情况,理解生态保护对口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全体师生观看电影《建国大业》。在光影流转中重温革命先辈为新中国诞生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于历史回响里厚植爱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基因在代代传承中焕发时代光芒。
“戍边体验”:感受边检日常,体悟责任担当
边检站干警组织同学们开展了军事训练,从标准军姿到队列行进,从警容风纪到纪律规范,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边检队伍的过硬作风。
师生一行来到边检站执勤指挥中心,参观甘其毛都口岸智能化的货物查验管理系统以及无人智慧边境管控系统,并和执勤干警一起体验深夜执勤工作。
师生共同观看警犬搜爆、追踪等实战演练,警犬与训导员配合的非常默契,展现出专业过硬的实战能力,让在场师生深切感受到了边检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思想成长”:应用语言专长,交流学习感悟
研学过程中,外国语言文学系团委书记宋宁、辅导员邢雅露结合出入境实务场景,为边检站干警进行应试技巧指导,开展英语考试技能培训。
师生与边检站干警开展读书分享与学习交流座谈会。会上,师生向干警表达诚挚感谢,大家结合书籍内容,畅谈研学感悟。边检站干警对学生们提出期望,鼓励大家学好专业知识,用专业特长讲好中国故事。
“开放调研”:聚焦向北开放,感受口岸发展
团队实地参观了甘其毛都口岸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在货物运输中的应用场景,了解了AGV在提升跨境货物周转速度、降低人力成本等方面的实际效果。在执勤现场观摩AGV无人货运系统作业,大家直观感受到了我国科技赋能边境管理的创新成果。
团队设计了针对性调查问卷,面向甘其毛都口岸内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访谈,围绕企业营收结构、政策享受情况等经济数据,深入了解口岸经济发展的真实态势。

“对话模范”:聆听先进事迹,凝聚奋进力量
师生们与全国劳动模范和国家二级英雄模范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口岸建设、戍边奉献等方面的事迹,深刻感受到他们心怀家国,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懈奋斗的奉献精神。
团队深入牧区,与牧民面对面地交流,围绕边疆社会治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等话题进行调研,从草场生态保护到牧区教育医疗,从传统习俗传承到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此次走访不仅让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接触到边疆牧区的发展脉搏,更深刻体会到“守边人”对家园的热爱与奉献。
“教学实践”:赋能边疆教育,播撒知识种子
作为卫国戍边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联合五原县团委,在宋宁、杨开昌老师的带领下,组织学生赴五原县第二中学开展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将知识传递与戍边情怀深度融合。通过此次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文化戍边”的深刻内涵。

团队赴乌拉特中旗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结合河套地区文化特色,通过融入河套美食、扎染、剪纸等元素的游戏,带领小朋友们学习英语知识。既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检验了外国语言文学系学生的专业能力。
本次主题实践中,卫国戍边服务团学子以语言为桥、文化为媒,将专业所长转化为戍边报国实践。在界碑前宣誓、用英语讲河套故事、在课堂播撒知识,学子们触摸北疆发展脉搏,感悟“守边人”的情怀,他们既是红色基因传承者、文化传播使者,也是教育帮扶践行者。实践落幕但征程不止,学子们将继续讲好中国北疆故事,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