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融创发展:“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助力衡师学子斩获全国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银奖
2024年12月,“浪潮杯”2024年全国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决赛在山东济南举行。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胡永琳团队提交的《乘“数”而上,船山“新”活——数字背景下的王船山思想传播途径》荣获全国银奖。这是“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进行科技赋能、提升教育服务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全国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的国家级大学生实践类竞赛。本次大赛以“融创赋能·实践致新”为主题,设置文史哲、经管法、教育、艺术四个组别,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段组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推动高校文科人才培养的自主性、融通性与针对性。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67所高校的17万余名学生报名参赛,申报项目数近2.5万项,涉及文、理、工、医等学科门类。经过初赛和决赛网评赛,来自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4所高校的404个项目晋级决赛现场赛。胡永琳团队提交的《乘“数”而上,船山“新”活——数字背景下的王船山思想传播途径》以数字化丰富拓展船山思想传播路径,以船山思想赋予数字化以人文意蕴,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银奖。
自比赛9月份启动以来,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围绕大赛主题,将数字化技术与船山文化紧密结合,探究新时代船山文化融创发展新路径,使数字化更具历史厚度、人性温度、思想锐度。《乘“数”而上,船山“新”活——数字背景下的王船山思想传播途径》项目由胡永琳同学负责,并吸收了屈林地、龙瑞迪、杨佳晴、盘禹希、吴数、刘依婷、黎湘七位同学作为团队成员,任美衡教授、林天泉博士、吴戬副教授担任指导老师,团结合作,优势互补,推动项目的有序推进和纵深发展。任美衡教授负责选题设计与统筹管理,吴戬副教授提供船山学方面的专业指导,对项目申请书的具体内容、形式规范予以双重把关,林天泉博士担任带队老师,负责现场参赛的相关事宜。
“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弘扬时代精神,传承历史文化,探寻自身特色,不断优化建设思路,深化思政内涵,坚持育人导向,提升服务意识,以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及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船山思想融入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方法与路径研究”“新文科背景下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为重要依托,在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极作为,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