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文学院举行强国行专项行动研讨会
2024年10月21日,文学院船山学社党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研讨会在学奎楼207举行,会议对强国行专项行动作出了一些设计、构想。学院领导、船山学社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全体党员、部分非党员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张云峰提出专项行动周期的总体思路,要求专项行动团队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建为统领,持续推进以文化人工程,构建党建联动机制,推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持续优化实践育人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服务水平,实现价值引领、文化传承、思想创新、实践转化的融通。
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吴戬就强国行专项行动的具体举措作了一些规划设计。
党建联建方面,构建党建联动机制,与学生党支部、中小学党支部等联合开展理论学习、教学研讨、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打造党建协同育人共同体。加强与赋能点学校以及兄弟院系的党建合作交流,通过专题讲授、经验交流、资源共享等方式,定期举办联建活动,形成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党建生态。积极打造学习领悟二十大精神、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精品党课,发挥校选课、公开课以及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效应。提炼师生党建联建的方法和做法,形成可复制的经验,进行示范推广,推动学生党支部和兄弟院系、院校党支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教育服务方面,聚焦教育强国建设,组织开展“船山思想励志青年”“君子崇德务本”教育服务品牌行动,编纂《君子诗选》《君子词选》《君子文选》《船山名言录》《船山思想概论》等系列教材读本。持续优化教育服务内容和形式,利用特色班等体制创新以及衡师里、夫子园等平台空间,开展文艺展示、学术研讨、文化沙龙、经验交流活动,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提高学生的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加强与赋能点的教育衔接和合作交流,成立校外导师流动站,开展专题讲座、教学研讨。打造“礼敬中华传统文化”育人品牌,将君子文化、礼仪文化、传统美德、船山文化纳入教学体系和第二课堂,开设《船山学与湖湘文化》《古典诗词与现代人生》《先秦诸子与中国智慧》《先秦礼学与传统美德》《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选修课程或主题讲座,打造引发情感共鸣、增进思想认同的大思政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科技赋能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加强科研协同,对船山学、礼学、古典诗词、文学评价学等优势领域进行研究,形成《清代礼学的发展衍化及其文学效应》《王夫之与中国现代哲学变迁》《晚清民国王船山史学的阐释与接受研究》等高质量学术成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植文化自信。推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推进“学术探索课堂”建设,为本校有科研兴趣的学生以及赋能点的中小学师生配备学术导师,进行科技创新、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方面的指导。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加强船山学、文献学、文学评论等领域的校地融合发展,开展方志、年谱、总集、别集等地方文献整理与地方文化研究,推进学科基地平台与地方社会文化的同频共振,推动成果的应用转化。探索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方法路径,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信息化梳理转化,形成《船山行止:船山故事集》《雁鸣衡阳:衡阳名人故事集》《雁过衡阳:寓衡名人故事集》《雁的文学之旅》《诗词里的衡山与衡阳》《船山说庄子》《船山说古诗》《船山说唐诗》《船山说楚辞》等读本或文创产品,为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实践育人方面,制定实践育人计划,利用船山思想社会实践服务团、青鸟公益学院、船山思想科普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校园、社会一体化的实践育人机制。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打造船山研学之旅,知行并进,切身感受船山的人格风范与思想智慧,深化实践育人模式创新。加强与船山实验小学、成章实验中学等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联系与合作,健全校内校外一体化的实践育人机制,引导师生在实践中历练、成长。成立姜斋社会调查与文化评论社,就产业经济、区域协同、城市建设、文化传承、语文教育、船山学发展等进行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通过学术研讨、案例展示、实践转化等方式推广经验,发挥示范效应。
随后进入交流讨论环节,与会的领导、老师、学生们畅所欲言,就上述规划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总体在于坚持人民本位和问题导向,强化服务意识和实践转化,推进三全育人走深走实。行动团队将以强国行专项行动为契机,以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船山思想融入地方师范院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的方法与路径研究”为依托,强化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知识创新,探索人才自主培养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