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向党:采菊诗社在文学院支部党建中的浸润与实践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提升社团指导教师业务能力,10月14日下午,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召开2025年学生社团工作大会暨指导教师业务培训会。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梁枫,党委学工部、党委保卫部、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各学生社团业务指导单位党总支主要负责人、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及部分学生社团骨干参加会议。会议由团委书记王亚南主持。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暨采菊诗社、百诗国学社指导教师赵曜曜做了主题发言。发言内容如下:

1
梁枫副校长强调,要“激发师生主动性,鼓励学生社团创新发展”,真正“以社团建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这番话,让我作为文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和采菊诗社的指导老师,感触尤深。在许多人看来,诗词社团或许只是风花雪月、吟咏唱和的“象牙塔”。但在我们文学院,采菊诗社早已超越了传统的文学社团范畴,它是我院教工党支部探索“党建+文化”深度融合的一个前沿阵地,是连接党组织与青年学生的一座诗意桥梁。
一、党建引领,为诗社注入“红色灵魂”
我们始终坚信,没有正确的引领,任何文化活动都可能失去方向。因此,党支部将思想引领作为诗社建设的“定盘星”。我们不再简单地将党建活动等同于开会、读文件,而是创造性地将主题党日、理论学习与诗词创作相结合。我们组织“诗颂百年·初心弥坚”主题创作会,引导社员从党史、校史中汲取灵感,用诗词歌赋抒发爱党爱国爱校之情;我们开展“习语金句·诗心共悟”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化为平仄格律中的深刻感悟。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学生中“活”了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拥有了传统文化的温度与魅力。
二、文化浸润,让党建拥有“诗性表达”
党建工作的活力,在于形式的创新。采菊诗社,正是我们打破传统党建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它是党员作用的“放大器”:支部里的党员教师,在诗社中化身“文化导师”,不仅在专业知识上倾囊相授,更在价值观上言传身教,实现了“教书”与“育人”、“党建”与“专业”的完美统一。它是组织凝聚的“黏合剂”:通过“我们的节日”系列诗会、古典诗词吟诵大赛等活动,诗社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共同的审美追求和文化认同中,党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自然增强。
三、立德树人,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回归育人本位,采菊诗社的核心目标,是助力学生的成长成才。在这里,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诗词格律的知识,更是人文素养的积淀、审美情趣的提升和家国情怀的塑造。一位社员在参加完“致敬英雄”主题创作后动情地说:“以前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但当我试着用诗词去描绘他们的事迹时,我仿佛触摸到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这种感动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这正是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生动体现。通过诗社这个平台,我们亲眼见证了许多学生从羞涩到自信,从“小我”到“大我”的蜕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全面提升。

2
四、结语:
展望未来,作为党支部书记和指导老师,我深感责任在肩。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学校社团工作的新要求,以采菊诗社为“鲜活载体”,进一步推动党建与业务、与学生工作的深度融合。我们将努力让诗社不仅成为文学院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成为学校“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格局中,那一抹最为独特而亮丽的“人文色彩”。让诗心永向党,让文脉润初心。 我们相信,在党建引领下,采菊诗社这片文化的沃土,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育人之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