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推进交流暨油菜品种现场观摩活动在荆门举行

发布时间:2025-05-05 17:30:52

4月18日至19日,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推进交流暨油菜品种现场观摩活动在荆门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教授,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一级调研员厉建萌,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级领导干部李宗友,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荆门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赵少莲,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王新发等出席交流观摩活动。交流活动由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登记技术处处长邱军主持。

赵少莲代表荆门市委、市政府致辞。她表示,荆门市将继续推动油菜品种更新、技术革新、模式创新,为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增添特色、打造亮点、贡献力量。

姚江林代表攻关牵头单位、华中农业大学致辞。他表示,推进油菜育种联合攻关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支撑。他指出,近年来,聚焦油菜生产新品种需求,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先后创制了一批早熟、高产、耐盐碱等优异种质资源,成功培育出一批突破性新品种。他强调,联合攻关团队要聚焦种业高水平自立自强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选育推广耐密高产高油、适合机械化、短生育期、耐盐碱和多抗稳产等生产急需的油菜新品种,集成优质高效生产模式,提升冬闲田利用水平,不断扩展油菜功能用途,大幅度提高油菜的种植效益,促进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华中农业大学将继续深入推进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为种业振兴贡献更多油菜科技创新力量,为抓牢中国油瓶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王新发代表攻关牵头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致辞。他指出,解决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的根本之路在于大力发展油菜生产。充分挖掘油菜生产潜力,必须强化油菜育种攻关,加快选育耐密、高产、高油、多抗、早熟、耐渍、耐盐碱等新品种,一方面要显著提高油菜单产、含油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冬闲田、盐碱地扩大油菜种植面积。他强调,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将以“扩面积、提单产、保稳产”为目标持续推进油菜育种攻关,建立油菜全产业链优质高效发展和油菜产业效能提升综合技术方案,确保我国食油供给安全。

李宗友代表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牵头省份致辞。他表示,湖北省是粮油生产和油菜产业大省,将继续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大油菜育种创新推进力度。下一步,湖北省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扛起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牵头省份的责任担当,全力支持油菜育种联合攻关,为油菜产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杜德志研究员、沈金雄教授、王新发研究员分别以《近几年我国短生育期甘蓝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我国油菜耐盐碱遗传育种研究进展》《耐密高产高油油菜新品种培育及应用进展》为题做了专家报告。

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秘书长、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油菜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椿雨教授汇报了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取得进展。2024年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以耐密高产高油宜机收、短生育期耐迟播、耐盐碱多抗为主攻方向,先后创制新种质258份、鉴定新组合1500个、登记高产高油、短生育期、耐盐碱、抗根肿病等油菜新品种45个。随后,他以《油菜抗根肿病种质创新与利用》为题作了报告。他介绍道,2008年左右油菜根肿病在长江流域主产区新发生,2018年发展到2000万亩左右,严重危害我国油菜生产,呈现迅速性、重要性、隐蔽性、长期性及毁灭性五大特点,若无措施,油菜产业面临重大安全挑战。2010年起,在傅廷栋院士指导下先后构建了首个抗病参考基因组,利用抗病位点CRA08.1创制抗根肿病新种质华双5R,利用抗病位点CRA03.7 创制抗根肿病新种质丙409R,通过试验证明了抗病位点聚合是选育具有持久抗性品种的重要遗传基础。2018年选育了我国首批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R、华双5R,随后又选育了5个抗病品种为病区恢复油菜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在全国油菜主产区根肿病呈密集性爆发态势下创制的抗源支撑了长江上中游选育出适合不同生态区的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超30个,占比90%以上,研究成果获2023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强调,抗根肿病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为我国在稳定油菜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鉴于油菜根肿菌休眠期长不能根除,未来抗根肿病是油菜品种的标配性状,多个抗性位点的聚合育种是油菜持久抗根肿病品种选育重要方向。

厉建萌一级调研员肯定了油菜育种联合攻关取得的积极成效。他强调,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种业振兴行动和扩种油料部署,聚焦“扩面积、提单产、增效益”产业需求,聚合国内优势科研和企业力量,加大优良品种联合攻关和示范推广力度,强化重大科技攻关与成果推广应用有效衔接,加快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实现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提供品种支撑。邱军处长表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按照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工作总体安排,继续抓好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日常工作,优先支持攻关品种参加国家品种试验登记,深入抓好油菜品种展示评价和“看禾选种”现场观摩活动,将表现优异的油菜新品种列入国家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予以重点推介。

傅廷栋院士作了总结发言。他回顾了全球油菜育种创新发展历程,梳理了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双低”品质育种等标志性成果。他指出,我国油菜育种创新已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早熟、耐盐碱、高油高产等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全球油菜研究的创新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他强调,推动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在选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通过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等现代化手段,配合政策扶持、农旅融合、精深加工等增值途径,全面提升油菜种植效益。针对我国食用油自给率偏低的现状,他强调要加强科技联合攻关,全体攻关成员单位要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粮油单产提升,确保油料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活动期间,全体代表还一起观摩了荆门东宝区龙泉村傅廷栋院士工作站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新选育的高产高油油菜新品种现场、金榜村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现场以及东宝区八角庙村高油酸油菜品种千亩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现场观摩,共展示示范高产高油、抗根肿病、高油酸等新品种50余个。

近年来,在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等项目支持下,我校持续推进高油酸、抗根肿病油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尤其是在荆门市,高油酸油菜年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油酸油菜生产基地,有力支撑当地打造了农谷和荆喜等知名高油酸菜籽油品牌,产业增效效果明显。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全国农技中心,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处室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青海大学,油菜主产省份省级种子管理部门,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项目27家成员单位以及荆门市有关负责同志、专家、企业代表共180余人参加了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交流暨油菜品种现场观摩活动。



责任编辑:熊攀攀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4月18日至19日,国家油菜育种联合攻关推进交流暨油菜品种现场观摩活动在荆门举行。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