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为”是时代赋予的机遇,“有为”则是我们应有的担当。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里,我们要以先辈为榜样,接过历史的接力棒。
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勾勒出星火燎原的漫漫征途。这个夏天,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田野铸魂”红色足迹寻访团跨越9省重走红色征途,追寻红色记忆,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教育场馆、红色遗迹现场等地开展学习体验、调查研究。

重走红色足迹,感悟革命脉搏
实践中,百村观察平台党支部党员深刻体会到红色岁月的曲折澎湃,革命先辈的青春热血。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合肥市庐江县红色教育基地、成都市烈士陵园、太原双塔烈士陵园、朝梁子毛主席按语碑公园……一串串红色足迹,一个个红色场馆,串联起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镌刻下革命精神的鲜明标识。当第三次走进自己家乡的太原双塔烈士陵园中时,学生李佳慧说:“看着宣传栏中一位位烈士那短暂而又耀眼的一生,我感叹革命的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访的每一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馆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红色基因,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创新实践。同学们紧紧追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步伐,在实践中感悟革命脉搏。
见证时代巨变,树立远大情怀
万山之宗,雪域净土,牧歌飞扬传送绿色使命。“当我来到果洛和平解放纪念碑红色教育基地时,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广袤的草原上高高飘扬,似乎向我们诉说着那段红歌嘹亮、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学生李吉在参观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革命教育场馆时感叹道。永丰永丰,永远丰收,永丰村农业现代化成果让学生柯涛印象深刻:“这次我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永丰村的足迹,领略永丰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坚实步伐和辉煌成就,展望这个美丽乡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光明未来。”发展红色旅游、传播红色文化、擦亮红色底色……山乡巨变,老区新貌,红色土地成就了革命战争年代的人间正道,也铺就着通往复兴梦想的康庄大道。
踏实做好实践,产出有效成果
红色血脉不息,传承之魂永在,革命历史时期红色精神将永远印刻在每一个青年学子的心中。谈及选择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红色足迹的原因,百村观察平台党支部党员陈思远说道:“‘可为’是时代赋予的机遇,‘有为’则是我们应有的担当。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里,我们要以先辈为榜样,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学生王一凡也说道:“不仅要让红色基因在血脉中绵延不绝,更要让它在时代洪流中熠熠生辉。”
据悉,“田野铸魂”红色足迹寻访团是中农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之一。研究院于2022年开展了“习近平总书记乡村足迹寻访系列”实践活动,在研究院“田野思政”育人模式下,连续三年实地下乡调研、重走红色足迹。本次调研团队分为14个小队,跨越青海、贵州、安徽、河南、四川、河北、山西、陕西、福建9省,沿途红色足迹点32处,形成调研报告90000余字,总行程近4000公里。未来,中农学子将秉持“顶天立地,理论务农”的情怀,继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将论文写在实践田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