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组近160件文创产品 这群大学生以“艺”为媒赋能乡村振兴
这段时间,金职大设计学院艺术党支部与浦江县郑宅镇麟溪村党支部频繁接洽,计划将前期设计的部分文创产品转化落地。“去年,我们学院师生根据浦江江南第一家的风景、文化、传说、精神内涵等内容,设计了10组近160件文创产品,希望用艺术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金职大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傅晶晶说。
记者了解到,2024年省委教育工委启动实施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工作,金职大设计学院艺术党支部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专业特色,主动对接浦江县郑宅镇麟溪村党支部,为该村公益设计文创产品。难得的是,这批文创产品以“一村一艺”模式为全省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并成功入选全省“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名单。
金职大设计学院专职组织员金遥遥介绍,去年3月,她组织党支部师生前往麟溪村调研,发现该村文化气息浓郁,但能让游客记得住的文创产品很少。“文创产品不仅仅是纪念品,它们更是景区文化的传播者,能够有效地传达景区的精神文化内涵。”金遥遥说,他们与郑宅镇党委、麟溪村党支部接洽后,主动开始展开设计。
“我们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学生团队,包括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艺术设计等专业,分领域进行专项设计。”金遥遥说,为了能让文创产品符合时下潮流,该院专业教师还时常带领学生前往周边古镇古街寻找创作灵感。
艺术设计专业大三学生蔡芯蕊带领小组成员设计了系列冰箱贴。“目前我们设计了四款冰箱贴,分别对应了春夏秋冬四季,每款冰箱贴上都刻有江南第一家的代表性建筑。”蔡芯蕊介绍,冰箱贴作为时下相对普遍的文创产品,如何做出地域特色是最难的。记者看到,这几款冰箱贴打破了以往中规中矩的剪裁模式,反而以江南水乡特有的窗户造型为蓝本,通过几何图形来勾勒出基础图案,在色调上大胆运用大色块填充,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和蔡芯蕊同专业的学生贾芷灵,则在融合冰箱贴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升级打造了透卡系列产品。“我们根据江南第一家的实物进行缩小,让它仅占透卡整体画面的六分之一,游客拿着它进行景点打卡,别有一番风味。”贾芷灵介绍,在透卡设计元素选择时,她在夏季透卡中选择荷花,象征郑氏家族的高洁品质;秋季透卡中选择了柿子,代表了郑氏家族的勤劳与节俭;冬季透卡中以梅花点缀,体现了郑氏家族面对逆境时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
此外,他们还创新设计了纸质挂件、仿明信片、新式台历、亚克力立牌等系列文创产品。为避免文创产品发生同质化,他们还利用线上线下等方式发放了近千份问卷,并用大数据手段进行了详细分析。“我们设计的所有作品均以江南第一家景区为蓝本,用细腻的笔触呈现出当地古建筑的本真韵味。”金遥遥介绍,大家在设计时还充分融入郑氏家风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来增添艺术内核,努力完成传统文化基因的创造性传承。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虽然金职大设计学院艺术党支部师生设计了近160款文创产品,但这些文创产品在制作选材上并不讲究。“一款文创产品不仅要赋予它文化内涵,更要让消费者买得起、带得走。”傅晶晶坦言,只有让文创产品流入市场,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此前,该团队提取了江南第一家的徽派建筑、牌坊及器物陈设等元素,设计了两款兼具孝义精神与书卷气息的古代学子IP形象,以趣味化的形式展现出了郑义门诗礼传家的文化内涵。“如果在一些大景区或是博物馆,它们或许会被制作成立体的伴手礼,抑或是立体冰箱贴,但对景区文创刚起步的江南第一家来说‘担子’太重了。”傅晶晶说,该团队不得不为当地考虑节省成本,用最少的钱办最有效果的事情。
记者看到,利用这两款古代学子IP形象设计的文创产品大多采用亚克力材质,以平面化形式呈现。“既然节省了材料成本,那我们就不得不在艺术设计上多花功夫。”这两款古代学子IP形象的主创人员李良誉说,他们将这两款IP形象应用到了文具、潮玩、家居摆件等文创载体中,构建覆盖了生活、办公、娱乐等场景的年轻化品牌矩阵,在市场调研中赢得了好评。
此外,金职大设计学院艺术党支部师生还帮助当地设计了洛神花系列农产品包装。洛神花是浦江县郑宅镇寺后村的特色产品,种植面积已达到100多亩,每年村集体增收达100多万元。“我们以浦江郑宅千年耕读文化与洛神花茶的自然灵性为出发点,打造了兼具地域标识与当代美学的文化载体,通过设计赋能将地方农产品升华为文化传播媒介。”该系列主创人员方柯涵说,希望透过包装传递的健康理念和文化气息,助力当地洛神花产业做大做强。
此前,浦江县郑宅镇镇长应俊一行率队到访金职大设计学院,双方围绕“党建联建引领文旅融合”主题展开深度交流,共谋校地合作新蓝图。“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紧密结合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新需要,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共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傅晶晶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