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创新"136"工作法为长三角智造业输送千名技能尖兵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装备与交通技术学院以党建为引擎,创新构建“党员班级结对促就业、‘136’工作法保质量”育人体系,近三年累计向扬州及长三角地区输送高技能人才1300余名,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7%,成为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蓄水池"。

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首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示范作用,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融入就业工作全链条,创新“136”党建工作法:紧扣“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1个核心目标,以“名企合作+岗课赛证+多元招聘”3维联动机制,实施“联班级、联家长、联企业、联岗位、联牵线、联供需”6步闭环管理。通过党员教师与班级“1+1”结对,开展“四走进”专项行动,累计走访学生家庭400余户、企业80余家,精准对接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头部企业用人需求。

产教深度融合结出硕果,学院与中远海运扬州重工、常州比亚迪、上海振华重工等16家龙头企业建立“人才共育基地”,创新“课程共建、师资共享、技术共研”培养模式。2023届毕业生中,39人入职“大国重器”中远海运扬州重工,25人进入新能源领军企业常州比亚迪,17人投身泰州长城汽车智造生产线,8人加入上海振华重工长兴岛基地技术团队。数据显示,学院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91.3%,入职世界500强企业占比35%,扬州亚华船舶等地方重点企业连续三年定向招聘该院毕业生超200人。

“党建红”引领“技能蓝”的育人实践成效显著。学院构建“思政教育+技能培育+职业导航”三维育人体系,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超60项。在服务地方发展中,学院组建党员服务队,为扬州广陵经开区5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培养的毕业生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海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上的中坚力量。
如今,江海职院智能装备与交通技术学院已形成“党建搭台、校企唱戏、人才出彩”的良性生态,其创新实践入选江苏省高校最佳党日活动典型案例库。随着“136”党建工作法持续深化,这座长三角制造业人才孵化基地,正以更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鲜活样板。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