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 l 致敬最美逆行者(八)

2020-05-20 14:51:40 殷怡

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医疗一盘棋,数万名医务工作者以“去留肝胆两昆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无畏精神,闻召而动,临危不惧,奋战在各抗疫防疫一线医疗的隔离病房或是方舱医院里,他们是一个个抗疫战场上的将领,带领着白衣战士的护理团队,抗击疫情、共同应战。

而对百年办学历史的医学院而言,7万余名毕业生遍布涉及医疗各临床岗位,这也是一次对学院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考验战,让老师们尤为欣慰的是这些校友的业务成长能力和专业资质更让母校无尚荣光。

生命抢救战的主力军、临床医学“逆行”校友:余旭彪(临床8638班)、孔理成(临床0402班)、余诚(临床0801班)、夏宝峰(临床1303班)

临海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余旭彪

根据武汉方舱医院对全科医学人才的需要,浙江省卫健委急召基层名中医、紧缺人才,组团第三批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新冠肺炎防控一线。作为此时临海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的余旭彪正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他结合自身从医多年的临床经验及中医药抗击传染病的方法,查阅大量古籍资料和以往的工作笔记,潜心研究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处方。

微信图片_20200520140442.jpg

余旭彪.jpg

2月9日凌晨1点20分,当他临时接到上级要他赴汉通知时,便一口答应,连夜收拾行李,都来不及和家人好好道别,就踏上了驰援武汉的行程。“男儿当报国,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灾难的时候就当挺身而出,冲锋陷阵。”他这样坚定地说,“这也是我父亲生前要求我的,更是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我已经等待这一刻很久了,我一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平安归来!

瑞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党总支委员、副院长——孔理成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孔理成作为瑞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党总支委员、副院长,在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他就暂时放下对家人和两个幼儿的牵挂,主动请缨出战,坚守在单位里,成为了“春节不归人”。这期间,他经常忙到凌晨2点,除了布署医疗线上工作外,还不顾个人危险,多次近距离接触发热病人,详细了解其流行病学史。“这次疫情严重,如果我不亲自来了解其真面目,我就不能全面地开展工作了。”他说。

微信图片_20200520140736.jpg

孔理成.jpg

孔理成副院长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党员,履行党员“吃苦在前”的本色,传承“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平凡中见真情,大事前看担当,在他的精神鼓舞下,给瑞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所有的医务人员带了一个好头。

金华文荣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生——余成

“我志愿加入抗击新冠肺炎先锋队。我承诺!坚决服从湖北疫情指挥部的统一指令,不忘初心,牢记光荣使命,严格履行医务人员的职责,全心全意救治患者,认真做好个人防护,保证完成各项任务。”2月9日中午,金华文荣医院年轻的呼吸内科主治医生余诚和另外两名护理同事庄严宣誓,豪迈出征,驰援湖北。“穿上白衣大褂,我就是一名白衣战士,没什么好说的,接到通知就出发!”余诚坚毅地说,从他坚定的眼神中,能感受到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即将奔赴一线的热血澎湃。

微信图片_20200520141109.jpg

余成.jpg

“他从学校毕业就当住院医师出来,刚独立接诊三年。”面对武汉那边复杂的病症,班主任付老师有些担心余诚的工作压力太大,反倒是余诚宽慰起自己的老师。他说:“没什么好怕的,从志愿报名开始,我就早已做好了准备。在危急关头,能够到前线与全国的同行们并肩战斗,去取得最终的胜利,一定是值得一辈子自豪的事情。”简单的话语,背后透露出不简单的医者大爱,就是这样一位脸庞帅气、充满朝气的青年即将奔赴抗疫战场。

温州市急救中心的“逆行急救人”——夏宝峰

温州是浙江省相对疫情较重的地区,而作为抗疫前沿之一的温州市急救中心,更是承担着危险、紧急和时间赛跑抢救生命的重任。这段时间,夏宝峰一直坚守在抗疫战线上。接到任务后,他来不及吃上一口年夜饭,便匆匆离家回到工作岗位,任前路有多大的危险,他义无反顾地用责任助力抗疫,全力对抗病毒、守护生命。

微信图片_20200520141324.jpg

夏宝峰.jpg

这位最小的临床校友、95后急救人,踏入工作岗位刚满3年。他与同事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用一趟趟安全、稳妥的转运让每一个确诊病例、疑似患者和发热患者都能接受最及时有效的治疗。一层又一层防护服下,护目镜被呼吸模糊了视线。虽然看不清脸,但能从他明亮的目光中看到医者的从容与坚定。

抗疫前线的医学侦察兵、临床检验专业校友:杨庆(医检9225班)、李莉(医检1001班)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离病毒最近,却常常是无名英雄。他们是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是我们看不见的英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检验科医生。而检验人正是临床大夫的第一辅助力量。

整个正月,我校医检9225班毕业生杨庆和她衢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另外3位同事一起,一直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闷热的实验室里,坚守岗位,直面看不见的敌人——“新型冠状病毒”。

微信图片_20200520141706.jpg

杨庆.jpg

医院检验科病区自1月27日起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以来,每天至少要检测20个核酸、40个常规检测。收样、检测、复检……检验科的工作很枯燥,与可能存在病毒的样本作伴,杨庆和其他医护人员时刻绷紧弦,精神要高度集中,一次检测下来整个人都筋疲力尽。

微信图片_20200520141903.jpg

杨庆2.jpg

收到医院发出的倡议书后,常规检测医生杨庆是检验科第一个报名参与备班的。因为长时间的佩戴防护用品,一天下来,她的脸上经常有深深地烙印。“这是我的职业,不后悔来到一线,留下印记可能是另一种美。”她笑着说。

同为一线检验人,我校医检1001班毕业生李莉,正奋战在宁波第一医院检验科。

微信图片_20200520142146.jpg

李莉.jpg

“看到这张图片,我才发现,原来看一个人的眼睛真的可以知道她是谁,莉莉姐,辛苦了!”这是同学给李莉的朋友圈留言,致敬幕后的检验人,层层防护下也蒙不住的是你那双明亮如炬的眼睛。

由于直接面对病毒标本,检验科医生的双手长时间捂在橡胶手套里,结束工作后还要大力消毒,导致双手发炎红肿长满红斑,有些地方甚至还裂开了口子。对于他们来说,在加班加点的同时,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最重要。面对病毒,检验人说:“我们是战士,要保护病人,战胜病魔,为病人提供最准确的检验结果,不能怕!”自疫情暴发以来,医院检验科的同志昼夜不停,已经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

浙大一院防疫控疫专业先锋、令病毒闻风丧胆的抗疫战指挥官:赵雪红(护理8234班)

赵雪红,浙大一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1985年毕业于金华卫校(现医学院前身)护理专业,翻看她的简历,每一笔都是惊心动魄。

2003年,SARS横行,当时在浙大一院急诊科的赵雪红负责筹建发热门诊;

2008年,汶川地震,她是浙江省派驻汶川救护医疗队成员之一,深入灾区转运伤者至浙江;

H1N1甲流、H7N9禽流感暴发时,她均在一线,一直“战斗”到疫情结束;

2015年,她远赴非洲利比里亚,在埃博拉肆虐的西非大地帮助当地人对抗死神;

……

自参加工作以来,几乎每一场重大疫情,或重大医疗援助工作,赵雪红都二话不说奔赴一线,拥有非常丰富的传染病护理、防护和管理经验。在这每一场和平年代的“战役”中,她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冷静的态度、丰富的经验以及乐观积极的精神,指挥着医护工作,迎难而上解决各种困难,稳定“军心”。

疫情暴发初期,浙大一院已紧急启用之江院区作为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的医院,这场“战斗”需要大量的一线护理人员,但由于这是临时组建的“战队”,再加上在陌生的环境里,急需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进去对护理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彼时,正在新西兰休假,原定2月5日回国的赵雪红,二话不说,历经36小时转三趟机于1月28日到家,放下行李就奔赴医院,进入隔离病房后,赵雪红历经多次重大疫情的经验不断发挥出“功效”。

微信图片_20200520144143.jpg

左三为赵雪红.jpg

“原本我们各项的护理机制、流程都已经很规范了,但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就像‘战时’一样,有些操作规范就需要临时调整。”赵雪红的乐观,帮助她一路走过艰险,却始终斗志昂扬。“我们就是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出现问题了先找找看能不能用最简易的办法解决,办法总比困难多嘛!”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也是这么做的,“在防护服上写名字,就是禽流感时我们发明的,当时发现大家穿上防护服谁也认不出谁,就想到了写名字这个办法。”随着全省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不断转运至之江院区,赵雪红现在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ICU里,带领着她的医护团队,再次奋战在对抗病毒的主战场。

疫情防控还处于关键时期,全省各地还在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急召多学科医务人员支援武汉,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最值得尊敬的白衣战士。在一批批前赴后继的逆行名单里,还有省内各医疗岗位的防疫先锋里,随处闪耀出一个个熟悉的金职医学校友名字。

当下,医学院任课教师已把这些校友的优秀抗疫事迹转化成一堂堂饱含爱国热情和承载知识干货、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各学科课程,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授给3000多在校生,让他们多元化接受医学知识、唤醒从医责任担当,以此树立职业使命感和荣耀感,着力培养出更多有仁心大爱、医术精湛的医护工作者。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舍小家顾大家,金职校友用医者仁心奋力抗击疫情,他们是一个个抗疫战场上的勇士,临危不惧,奋战前行。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