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引领,数智赋能:建筑学院教工党支部打造虚拟教研室产教融合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9-14 14:04:55

在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专业”双融双促为路径,积极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虚拟教研室,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技术赋能、跨校协同、产教融合”的创新育人之路。实践表明,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自2023年成功入选希望教育集团首批跨院校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以来,建筑学院教工党支部牵头组建虚拟教研室,联合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等多所院校,以党建引领聚合多方资源,聚焦建筑行业前沿与教学改革,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一、支部引领云端聚智,打造多维协同党建教研平台

教工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依托虚拟教研室平台,推动“党建+教研”深度融合。2025年,党支部牵头策划并组织了4场高规格专题讲座,覆盖省内外8所院校、超过500人次参与,逐步形成“企业专家进课堂、教学成果入产业、党员带头促创新”的良好局面。

在理实一体教学创新方面,支部党员、副教授王凤波以“如何设计理实一体课程”为题,系统阐释“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强调课程目标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她在教学中融入建筑结构设计等实战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虚拟建造任务掌握专业知识,近年来指导学生在江苏省大学生力学竞赛中屡获佳绩,体现了党员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示范作用。

党员王凤波副教授讲座

图1 党员王凤波副教授做讲座

在国际视野拓展方面,支部邀请企业党员高级工程师李秀开展“泰乡漫游,归来看乡”专题研讨,通过对中泰乡村振兴案例的比较,提出“乡村是产教融合最佳实践场”的观点,为建筑类专业注入文化内涵与创新灵感,进一步拓展了“党建+国际交流”的新路径。

高级工程师李秀讲座

图2 高级工程师李秀做讲座

二、党员先锋数智赋能,重构人才培养体系

教工党支部积极推动“数智党建”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引导党员教师带头掌握BIM、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并将其融入教学全过程。江苏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党员高级工程师李平在“BIM赋能全过程数智化”讲座中,以超高层建筑、轨道交通等项目为例,深入解读BIM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与运维中的核心价值。她强调,“BIM不仅是工具,更是数据整合与协同管理的引擎”,并建议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实训素材,推动技术教学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

产业教授李平做讲座

图3 产业导师李平做讲座

在AI技术应用方面,支部党员张陈高级工程师系统构建了“AI+建筑教育”三维应用框架,涵盖资源开发、教学过程与学习评价三大环节,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跨校共享的AI教学案例与实训经验,进一步体现了党支部在推动技术融合与资源共享方面的引领作用。

党员教师张陈高工做讲座

图4 党员教师张陈高工做讲座

三、产教融合,党建与业务协同推进育人实践

教工党支部创新提出“双导师+双场景”培养机制,积极引进企业党员技术骨干担任产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组成“党员先锋教研团队”。在BIM实训课程中,企业导师带来真实项目数据,指导学生完成从设计到施工模拟的全流程训练,实现“真题真做”“云端工地”,有效推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产业教授聘请仪式

图5 产业导师聘请仪式

四、展望未来:党建引领智慧建造教育新生态

新征程,建筑学院教工党支部将继续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技术赋能、产教融合、国际视野”为主线,推动三项重点任务:一是深化BIM、AI等数字技术在建筑教育中的集成应用,建设“数字孪生+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二是拓展“一带一路”建筑教育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推动乡村振兴相关教学创新;三是进一步强化校企协同,引入更多真实项目,构建“教学—实践—创新”闭环体系,培育新时代所需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实践充分表明,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筑学院教工党支部将继续发挥“双带头人”头雁效应,团结带领广大教师党员,以数字化教研新形态助力建筑职教创新,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沈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建筑学院教工党支部以党建引领虚拟教研室,通过BIM、AI技术赋能,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数智职教新生态,推动育人创新。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