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赓续匠心火种,赋能职教未来 “双带头人”专项行动团队开发”党建+“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馆修系列实践课程

来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教育科学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 发布时间:2025-10-11 17:38:33


在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开设的馆修课程是每学期5周,这是一场职教学生与职教文物的对话,每一次对话都会在学生心田播撒下职教职志的永恒火种。当学生在职业教育博物馆的展柜前驻足凝视百年职教典籍,在图书阅览室中解构时代教育图景,在课题研讨与稿件编校里重构知识体系,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早已超越传统课堂的边界。那些俯身整理教育文献的晨昏、热烈讨论教育变革的深夜、见证研究成果付梓的瞬间,不仅是技能的淬炼,更是对“匠心育人”精神的深度诠释——我们触摸着历史的温度,亦在实践的浪潮中锚定未来教育的航向。

以学风筑学养

依托职业教育史的研究成果,团队于2008年研创了全国首个职教博物馆,2011年举办全国首个中国职教史展,2016年为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发轫150周年纪念大会制作职教史专题片,2022年教育部与吉林省政府在共建技能社会意见中提出,将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建设成为“四史”教育、职教理论研究、职教文化挖掘与传播高地。

馆修课程通过教育体验、参观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样化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会走进职业教育博物馆进行参观考察,赏析并整理职业教育图书资料,还将学习大数据处理方法,参与课题研究,并进行稿件编校出版实践练习。

1

开展博物馆馆修实践课程师生合影

以师德立师范

“人能立得住,课才能立得住,专业才能立得住,职业师范教育之魂才能立得住。”这是团队负责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教师团队建设之初就提出了“八气理念,即培养正气、志气、大气、朝气、锐气、才气、灵气、和气。团队负责人说:我们提出,通过养师德树正气、重历史长志气、讲奉献育大气、干事业葆朝气、敢改革增锐气、深思考聚才气、勤实践添灵气、善团结蕴和气八个具体方式,找准团队建设的根基所在!”

《职业教育博物馆馆修》是教师团队专门开设的系列党建+教育博物馆馆修课程,共设计100门。为学校教育学专业学生和全国职业院校师生、中小学生开设。职教博物馆入选教育部“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拍摄基地、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吉林省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吉林省师德师风教育基地、吉林省师德师风研究基地。

2

团队教师向学生进行馆修课程介绍

以馆修育匠魂

通过课程的学习,预期达成三项课程目标。在认知层面,系统了解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深刻认同职业教育和职业学校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与意义,从而激发自身的职业教育从教热情;在精神塑造方面,认识职业教育不同发展阶段涌现的劳模和大国工匠,感悟他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进而培养自身在学习与工作中坚守职责、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在能力培养维度,学生将初步熟悉课题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稿件编校出版、大数据模拟处理、学术报告撰写等工作流程,锻炼科研写作、大数据模拟处理以及沟通协作等能力。

长期以来,教师团队将党建与业务聚力发展作为根本,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匠师之师”,在高质量教师团队建设上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宝贵的经验。2023年,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名单。2024年,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近2年,学生红色实践作品获吉林省“挑战杯”红色专项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1760174449379

指导教师:王哲、平和光、李孝更、刘松健等

以实践促真知

博物馆馆修课中,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围绕亲切关怀、伟大成就、源远流长、实业教育、民国新制、奠基始者、红色道路、揭开新篇、调整结构、大力发展、面向人人、新时代新职教12个历史展厅,以及百年道路、都市职教、红旗工匠3个专题展厅专题内容进行馆修,进一步体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以及工匠精神的价值意涵及时代意蕴。

馆修的场景和画面是历代求业者的生动群像,更是职教人践行使命的鲜活注脚,职教的实干基因从未改变。从百年前的木匠工坊到今日的智慧制造车间,“技能筑梦人”的故事让学生领悟到,职教不仅是技术传承,更是“以匠心守初心”的精神接力需对标高端产业,培养“既能手握锉刀、又能编写代码”的复合型人才。

3

4


5

学生博物馆馆修课课堂实景

责任编辑:李孝更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教师团队开设系列“党建+”教育博物馆馆修课程共设计100门,服务全国职校师生。该馆为教育部“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拍摄基地。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