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听见历史: 一堂穿越七十余载的初心课
当青春听见历史:
一堂穿越七十余载的初心课

2025年9月26日,吉林工商学院金融学院展开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受邀走进校园,与金融学教研室“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的团队成员面对面。老兵口中那片枪林弹雨的战场,与“双带头人”所引领的教学科研“前沿阵地”,虽时空迥异,却同样闪耀着共产党员冲锋在前、永不退缩的信仰光芒,共同诠释了不同时代、不同战场上的责任与担当。

2025年9月26日上午9时整,活动展开序幕。这位来自炮兵三二七七团,中炮一连二班班长杨秀友老人,为金融学院的党员师生们讲述朝鲜战场上的事儿。
即便回忆满是伤痛,杨秀友的眼神始终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坚定:“再苦再难,我们从没想着放弃!因为我们知道,身后就是祖国,就是家里的爹娘、妻儿。守住阵地,他们才能好好过日子!”简单的话语,却道尽了一代战士的家国情怀。话音刚落,老人提议:“咱们一起唱首《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吧!”在场师生全体起立,挺直脊背,放声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激昂的旋律在吉林工商学院博学楼A区117报告厅内回荡,有的学生眼里含着泪,却唱得格外响亮;老师们打起节拍,歌声里满是跨越时空的共鸣——这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英雄赞歌,更是一场永不落幕的精神传承。

活动结束后,金融科技24405吴婧湲同学眼含热泪,声音仍有些哽咽:“以前在课本上学抗美援朝,总觉得那是很遥远的历史。可今天听杨爷爷讲战友们冻得握不住枪还在冲锋,听他说‘身后就是祖国’,我才真正明白,我们现在的和平日子,是多少人用命换回来的!以后我一定好好读书,不辜负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投资学25409司晟烨说:“杨爷爷都94岁了,说起阵地还那么坚定,整场报告站立讲授,我特别受触动。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不能忘了历史,更要扛起责任,用学到的知识为祖国做事!”

随后在金融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杨秀友老人与金融学院的党员师生们来到知行广场上,广场上阳光和煦,人群却格外肃穆。金融学院退役大学生管延硕从队列中稳步走出,在杨秀友老战士面前骤然站定。他身姿挺拔,右脚跟利落并拢,向杨秀友老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杨秀友老人缓缓抬起颤抖的右手——那只曾经握枪保卫家国的手,此刻仿佛承载着七十多年的重量,却依然坚定地举至额边,回以一个庄重的军礼。
两代军人,跨越七十余载时光,在这一刻无声交汇。年轻的目光中闪烁着敬意与承诺,苍老的眼神里蕴藏着欣慰与寄托。刹那间,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师生热泪盈眶。这不仅仅是一个军礼,更是军人荣誉的传递,是红色精神的接力。老一辈用生命守护的信仰,正被青年一代稳稳接住,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完成了时代的交接。

当管延硕那震撼人心的军礼所带来的掌声渐渐平息,空气中依然涌动着一种难以平复的激情。就在这片被英雄精神浸润的广场上,杨秀友老人为新生党员代表佩戴党章。杨秀友老人伸出那双曾经紧握钢枪、又在方才颤抖却坚定地回礼的手,小心翼翼地从金融学院金融学教研室党支部书记王晓丹同志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党章。他将党章轻轻贴上年轻党员的胸前,仔细地调整位置,然后用掌心稳稳地、用力地按压下去,仿佛要将一段滚烫的历史、一份如山的责任,就此嵌入新一代的血脉之中。
这一刻,与方才管延硕的军礼形成了完美的呼应。那一个军礼,是两代军人之间跨越时空的致敬与承诺;而这一次佩戴,则是两代共产党员之间信仰与初心的传递与交接。
杨秀友老人在结束为党员新生代表佩戴党徽后,在教师与学生党员代表们的陪同下,金融学院的党员师生们与杨秀友老人在图书馆一楼围坐在一起,展开了一场围绕“抗战老兵——与青年学生的对话”的访谈。

访谈中,书本上“抗美援朝”的几行文字,化作了老英雄颤抖的声音、饱经风霜的面容和闪着泪光的眼神。师生们听到的不再是宏观的战略与数字,而是“一个爱说笑的河南战友”、“零下四十度冻住的棉衣”和“冲锋号响起时的心跳”。历史因此拥有了温度、重量和面孔,让师生们真正理解了那段峥嵘岁月的残酷与伟大,完成了从“知道”到“懂得”的关键跨越。

访谈中杨老所表达的对“珍惜与奋斗”的殷切期望,为师生们,特别是青年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享受的岁月静好,正是前辈们披荆斩棘的结果。传承“薪火”不再是口号,而是沉甸甸的责任。这激励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勤勉奋斗,以实际行动告慰历史、开创未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