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工支部开展“强国有我”寒假线上支教活动——系列报道(五)

发布时间:2025-02-26 13:38:5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奉行和践履爱国主义的价值理念,指导学生将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2025113日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工支部寒假开启线上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教工支部书记徐莹莹老师为蛟河市九年制学校的中小学生讲述了吴大澂的故事,实现了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生活中来讲,使学思悟行融为一体,把学生们的人生意义与祖国发展紧密相连。

在吉林珲春沙丘公园北侧,一座白色石雕栩栩如生地展示着一个中年男子的形象,穿着清朝官服,眼神坚定地注视着图们江入海口。这个人就是吴大澂,一位清末名臣,他不仅将中国的边界线向前推进了16里,收复了327平方公里的领土,更重要的是争得了图们江出海的权利。19世纪中叶,中国陷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阴霾中,西方列强逼迫清廷签订了大量丧权辱国的协定。然而,在这个黑暗时刻,一些中国谈判代表坚守原则,顽强抵抗,争取国家利益,让国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吴大澂就是其中之一。吴大澂的使命是处理东北边界的事务,这个地区一直面临着沙俄的进犯威胁。他带领官兵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认真勘察边地,为保卫领土做出了巨大贡献。东北大地的山川风物和丰富资源深深吸引着吴大澂,他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热爱。他投身到对边陲的巡察整治中,为保卫国土而不辞辛苦。

1886年,吴大澂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参加了与俄国在岩杵河举行的正式勘界会谈。在这次谈判中,中国方面特别强调解决补立字界碑和归还黑顶子的问题。面对强大的沙俄帝国,吴大澂以义正言辞提出,按照《中俄北京条约》,在海口距离中国20里处立碑。然而,俄方坚持按原来的图纸立界碑,吴大澂凭借充分的准备和理性的争辩,成功推翻了俄方的无理要求,收回了被沙俄非法占领的黑顶子。黑顶子地区位于吉林省珲春市东南部的敬信镇,面积达327.33平方公里,它不仅位于三国交界,紧靠入海口,而且在军事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签订协议后,吴大澂来到立碑处,看着国土欣喜交加,写下了龙虎二字,寓意着龙盘虎踞,永守国土。

孩子们听完吴大澂的故事,纷纷表示非常鼓舞人心,吴大澂不仅展现了一个真正的国家勇士,为了保卫国土不惜付出一切。他的坚韧和智慧在对抗强大敌人时闪耀出光芒,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通过此次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唤起流淌在孩子们民族血脉之中的价值基因,孩子们将继续传承吴大澂的爱国情怀,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于翔霏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工支部寒假开启线上爱国主义教育课堂
    相关推荐
    热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