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学院开展科研实践活动
在教育部推进的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的指引下,为积极投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生态环境领域科研探索,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徐莹莹,9月12至15日带领学院研究生团队奔赴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左家镇,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实践活动,聚焦大气、湿沉降和土壤样品采集以及光伏板发电效率监测,为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与清洁能源利用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左家镇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属于半山区,森林覆盖率达41%,独特的地理与气候条件使其成为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理想区域。此次实践活动,是学院教工党支部在“强国行”专项行动框架下,发挥专业优势、推动产学研融合的重要举措。徐莹莹书记长期深耕环境与市政领域,在科研与教学方面成果颇丰,此次带队旨在让研究生们在实践中深化专业知识,同时为地方生态保护与能源利用贡献智慧。
活动期间,研究生们在导师指导下,严格按照科研规范,在左家镇不同功能区(如居民区、农田、林区)设置多个采样点,开展大气、湿沉降和土壤样品采集工作。他们运用专业采样设备,收集大气中的污染物、降尘以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样本,后续将带回学院实验室,借助先进分析仪器,检测样本中的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成分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以评估当地环境质量与生态健康状况。
与此同时,团队还对左家镇部分区域的光伏板发电效率展开监测。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光伏电站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但发电效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研究生们通过安装数据采集装置,实时记录光伏板的工作电压、电流、温度以及周边光照强度、湿度等参数,分析环境变量与发电效率之间的关联,为优化光伏电站运行管理、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一直秉持“党建引领科研,科研服务社会”的理念。此次左家镇之行,是支部落实“强国行”专项行动中“科技赋能”任务的生动实践。通过此类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学院与地方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度合作搭建了桥梁。
未来,吉林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将以“强国行”专项行动为契机,持续组织更多类似科研实践活动,发挥高校人才与科研优势,为地方生态环境改善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现实生产力。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