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侨乡品牌

发布时间:2024-11-14 15:28:05


近日,为了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赵建伟教授在理论主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为24级学生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教育活动。

据悉,为了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效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骨干力量,制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融入思政课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开发了江门华侨华人爱国主义专题教育、广东特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特色专题教育内容,在思政课中开展专题教育和常态化教育相结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延拓“大思政”课程内在空间和外部场景,依托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等场所设立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以常态化生活化为基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序厅”“远赴重洋”“拼搏海外”“融通中外”“推翻帝制”“铸就丰碑”“追求光明”“中华儿女大团结”“结束厅”等九个部分4万多件(套)馆藏华侨实物,向学生全面展示华侨华人聚力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场景,打造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品牌。让学生通过具有沉浸感、体验式、互动性等特征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引导各族学生自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加深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

图2

1:师生在华侨华人博物馆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学

江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拥有4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具有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所需的爱国爱乡、崇文乐善、开放兼容、和谐文明、创业拼搏等丰富侨乡文化资源。2024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任课教师依托思政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质教学内容,在学生中开展全员全覆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通过系统介绍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创新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意义、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江门华侨华人积极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事业事迹、广东特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教育内容,不断深化大学生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在讲好讲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中,增强大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通过丰富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民族事务的法律法规,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史,坚定“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在与其他民族同胞接触交往的日常生活中,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有效提高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图1

2:赵建伟教授在理论课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将充分利用本地海外华侨华人资源丰富优势,因地制宜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平台”教育品牌。

责任编辑:王银铃
近日,为了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赵建伟教授在理论主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为24级学生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