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图谱赋能:江门职院打造大思政育人“智慧大脑”
作者:赵建伟
《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强调指出,“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提高网络育人能力。坚持应用导向,以深度应用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数字赋能,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育治理整体性变革。”
面对新时代思政课“入脑入心”的更高要求,江门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融合育人课题组以高度的责任感与前瞻性视野,将“党建+思政课教学改革”作为核心抓手,积极推动思政课堂的深刻变革。学院强化党支部在教改中的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鼓励党员思政教师率先探索信息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确保改革方向不偏、动力强劲。
知识图谱的建设与应用,成为此次改革的关键突破口与创新引擎。课题组汇聚精干力量,对思政课程体系的核心概念、重大理论、历史事件进行深度梳理与结构化解析。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网站,构建起一个内容完整的动态、关联、可生长的大思政知识图谱。
课题组以课程核心资源数字化重构为基石,完成三大突破性建设。动态知识引擎突破方面,整合课程教材、重要讲话、政策文件等权威素材;运用NLP技术自动提取“十四个坚持”“新发展格局”等核心概念实体;构建概念间逻辑、时序、因果等11类关系标签,形成多维立体知识网络。智能关联系统方面,打通中国辉煌、中国成就与广东实践之间的时空隧道,展示“脱贫攻坚→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等理论演进链,关联新质生产力等时政热点,自动生成教学案例库。自生长机制方面,课题组将学生学习轨迹自动沉淀为图谱养分,对教师上传的新资源经AI审核后智能归集,实现“越用越精准”的进化能力。这一图谱如同一张智慧神经网络,不仅清晰呈现知识点间的逻辑关联与历史脉络,更能根据学情数据智能推荐学习路径、精准识别认知薄弱点,为教师提供“靶向教学”的数据支撑,为学生打造“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学习体验。
图1:课程知识图谱
课题组依托学银在线课程群构建了坚实的线上教学主阵地,将丰富结构化资源与知识图谱深度互嵌。同时,充分利用AR/VR虚拟仿真实践平台、AI智能助教系统等前沿数字化资源,极大提升了思政课的亲和力与感染力。为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学院持续开展“学习先锋”和“学习之星”系列评选活动,将知识图谱中的深度学习行为、理论掌握程度、实践参与热度纳入评价体系,树立榜样,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图2:学习先锋评选活动
知识图谱与平台资源的深度整合,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与资源保障。教师角色从知识的单向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和价值澄清者。课前,学生依托知识图谱平台进行结构化预习,系统自动反馈疑难点;课中,教师基于图谱提供的学情“热力图”,精准设计研讨主题与思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探究与合作学习;课后,图谱持续追踪学习轨迹,推送个性化巩固练习与拓展资源。课堂真正成为思想碰撞、价值辨析、能力提升的活力场域。
“知识图谱不仅是一个技术工具,更是构建思政课系统化、智能化教学新生态的核心基础设施,”课题负责人赵建伟教授表示,“它让思政教育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显著提升了育人效能。”目前,融合知识图谱的智慧思政教学经验已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学生课堂参与度、理论认同感及运用能力显著提升,思政课的“抬头率”与“点头率”获得实质性突破。这场以知识图谱为引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思政课教学改革,不仅有力响应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更深刻践行了“大思政课”的建设理念。它生动证明,当厚重的思想理论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思政教育便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时代魅力与育人实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铺设一条智慧之路。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