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防诈骗安全教育讲座

2020-04-28 11:11:50 蒋文玥

近年来,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校园贷、网贷平台层出不穷,大学生落入校园贷陷阱的案例越来越多。为了使学生认清非法校园贷的本质、树立正确消费观、掌握防诈骗技巧,111日晚上6:30,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为我院2019届新生开展了防诈骗安全教育讲座。

image001.png

(两位主讲人开始讲座)

首先,本科生党支部成员李思蒙对校园诈骗典型案例进行了简单的陈述,同时从法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处理诈骗案件的法条依据和其他相关法律规定,并向在座的学生们普及了诈骗分子的惯用作案手法,如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发布虚假链接等。

image005.png

(同学们积极互动)

随后,王楚欣向同学们介绍了面对诈骗犯罪时的防范措施,并告诉同学们在遇到自己的朋友发来的借款信息时要敢于确认真实身份,多留一个心眼。王楚欣还向在座的同学们讲到,虽然诈骗的种类和手段多种多样,但只要大家树立较强的防诈骗意识,克服内心的不良心理,保持应有的清醒,就可以避免上当受骗。

最后,段欣然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收到诈骗信息的亲身经历,并与同学们互动,向同学们普及了甄别及预防网络诈骗的方法与措施,同时提醒同学们,一旦发现自己被骗,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切勿自认倒霉,并尽快向学校保卫部门或公安机关报案。

image007.png

(讲座结束,同学们合影留念)

讲座结束后,在座的同学们结合自身以及身边同学朋友的经历,纷纷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受到诈骗的风险也越来越高,作为法科学生,要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身边群众的防范意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自己的财产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防诈骗知识点:

1. 对校园诈骗的各种主要形式提高敏感度

  · 假冒身份诈骗假冒学长学姐,收取优惠价工本费;假冒学校工作人员身份,以代缴学费、收取班费、材料工本费等各种名目费进行诈骗。

  · QQ、微信冒充好友诈骗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微信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同学QQ、微信账号主人对其QQ、微信好友以交话费、生病急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 利用勤工俭学诈骗利用大学生希望通过勤工俭学获得额外收入的心理,设置入门门槛较低、收入可观的工作岗位,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一旦有人送上门,就以需要押金为由骗取大学生的钱财。

 · 通过校园贷诈骗部分大学生虚荣、攀比心理严重,随意在网上进行贷款消费;尤其是对财商的认知水平有限,搞不清风险与利益的关系,对高利益低风险的商品存在幻想,导致骗子趁虚而入。

 · 助学金诈骗冒充民政、教育局等单位工作人员,向贫困学生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到账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操作,将钱转走。

2. 如果真的被骗,我们需要立即做这四件

1)联系银行客服寻求补救措施,了解资金去向;

2)及时拨打110报警;

3)注意保存转账汇款凭证;

4)冷静对待,保持积极心态,并尽快向学校保卫部门反映情况。

最后,我们只有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才能不上当,不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为了使学生认清非法校园贷的本质、树立正确消费观、掌握防诈骗技巧,开展专题安全教育讲座
    }
    说明:热度榜主要以育人号最近72小时的活跃度(包括发文量、浏览量、评论数、点赞数)和近24小时的更新数为主要指标进行计算。其中前者占60%,后者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