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师生用实践“感知”乡村之韵,用设计“赋能”乡村振兴

2023-09-12 16:52:32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曹淑慧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重要契机,引导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渗透运用到推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把论文书写在乡村振兴的土地上。2023年暑假,江南大学关工委退休教师张福昌、刘观庆,设计学院教授朱蓉,辅导员冯永鹏、曹淑慧、张凌雁带领“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赴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富安村和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阳山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致力构建实践育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机制,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助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建设。

用脚步丈量大地,探索艺术乡建“结合点”。在富安村,实践团队考察了富安村乡村环境、文创产品、农副产品等相关情况。在富安村“善治”理念引导下,实践团积极探索“田园、园艺、展销、民俗、教育”生态体验农业文化示范点;助力打造“听状元、看状元、成状元”文化IP核心点;精心营造“一座山、一条路、一湾湖”绿水青山文旅闪光点。在阳山村实践团队考察了阳山村桃源中路“黄金大道”、桃文化创客中心以及800年种桃史的博物馆。在阳山村“桃文化”理念引导下,实践团从“一条新路,一泓碧水”间探索自然风光与文化内涵的结合点;从“一片古桃林、一座博物馆”中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历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点;从“一个中心、一条街、一个品牌”中探索新形势下乡村发展3.0版。

用耳朵倾听呼声,挖掘艺术乡建“建设度”。江南大学设计学院“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一“国之大者”,他们先后数次前往胡埭镇富安村和阳山镇阳山村,多次与村支书、驻村干部、村民代表促膝畅谈,挖掘乡村历史、了解乡土文化、凝练乡村特色,用脚步丈量、用耳朵倾听、用青春才智推动乡村振兴,打造艺术乡建品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将课堂教育搬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所学所思转化为所想所做,用艺术实现乡村从“唤醒”到“激活”再到“赋能”转型之中,发掘富安村、阳山村农业生态特色鲜明的地域和产业文化,助力乡村艺术的发展。

用眼睛记录变化,唱响艺术乡建“最强音”。通过与富安村驻村干部一行的座谈,实践团了解到富安村于2020年5月,开通兼具千年文脉与生态野趣的状元古道,村民依托本土特色状元文化,自主开发“状元茶”等系列特色农产品,实践团在座谈中感受到富安村农文旅深度融合理念,可以将重点放在提升改造乡村面貌、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通过与阳山村村支书一行的座谈,实践团了解到可以通过乡村艺术建设促进人流量的增加、促进村民农产品的销售以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实践团计划对现有村落环境进行改造,实现全新空间升级,打造融艺术设施、研学基地、农业旅游等为一体的村落艺术社区。“以艺赋产、以艺兴旅”构建“文旅体康”新业态,“以艺赋能、以艺创品”形成融合地域产业的“一村一品”特色品牌,让艺术真正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村带来文化艺术气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用内心感知传承,奏响设计强国“主旋律”。此次社会实践邀请了设计学院关工委青年教师指导老师张福昌和刘观庆,他们同实践师生一道共同为乡村产品做品牌释义、图形LOGO等系列的视觉设计;他们同实践师生一道基于乡村愿景、村民需求制定发展规划;他们同实践师生一道对乡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设计改造方案。老少携手、党团共建,引领师生从家门口挖掘现实教育资源、将所学与实际紧密结合学有所用、在家门口的教育基地中汲取经验智慧和精神力量,找准关工助力的立足点、结合点和发力点,动员组织更多“五老”投入“党团共建”工作,在发挥关工优势上彰显作为,以一言一行传承设计精神,与师生一道奏响设计强国“主旋律”。

学院联合胡埭镇政府和阳山镇政府共同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调研活动,带领学生深入富安村、阳山村等地。在调研中加强与地方的科研项目合作,有效探索实践教学新路径。学院以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为契机,整合资源、促进合力,挖掘多方教育资源,搭建多元专业平台,探索多样“校地”模式,助力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参观阳山村桃文化博物馆.png

参观阳山村桃文化博物馆

富安村合影.png

富安村合影

学习富安村文化发展现状.png

学习富安村文化发展现状

参观阳山村桃文化创客中心.jpg

参观阳山村桃文化创客中心

阳山村合影.png

阳山村合影



责任编辑:陈祥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师生用实践“感知”乡村之韵,用设计“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