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3日21:00,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第五期“暨享书香”读书分享会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支部党员和积极分子共103人参与此次分享会。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肖迈、2018级广告学邝翠滢、2018级广告学闫涛、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张雨萱、2018级广播电视学欧敏仪、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王汉轩六位同学先后进行了分享。
1《乌合之众》群体心理
| 肖迈发言 |
首先,肖迈向大家分享了《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她认为只有联系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发掘当代意义,因此,她先从时代背景切入,阐述这本书在当代社会的意义与作用。接着,肖迈介绍这本书的架构,这本书共分为三卷,她主要围绕第一卷“群体心理”来分享她的读书心得。她结合书中案例,从“群体的一般特征、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群体的想象力”三个部分具体分析了作者对20世纪初法国民族文化的失望与不满。
随后,2019级网络与新媒体黄禧婷就这本书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她认为作者勒庞深谙大众心理,深知如何有效地煽动群众的情绪,在写书时把读者当成了“乌合之众”,并且获得了成功。因此,她希望大家都能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这本书。
接着,党支部副书记蒋梦辰也指出任何一种理论或研究都有其局限性,不能用“一切”、“所有”等武断的词汇来描述。她还推荐了《大众的反叛》这本书,指出它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群体心理。
2《瘟疫与人》将人类比作寄生物
| 邝翠滢发言 |
| 闫涛发言 |
接下来,邝翠滢和闫涛向大家分享了《瘟疫与人》这本书。
首先邝翠滢分享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提到自己选择阅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在疫情时期,适当阅读疫情相关书籍可以加深对疫情的理解。
接着她给大家分享了书中的一个奇妙观点:将人类比作寄生物。在作者看来,人类无止境的掠夺,逐渐破坏了世界生态的自然平衡,就像是寄生物颠覆了宿主体内的自然平衡。
闫涛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寄生物是怎样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她指出疫情爆发将推动一些行业迅速向线上进化,比如医疗、教育等。最后她总结:人类的每一次灾难,都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契机。
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
| 张雨萱发言 |
紧接着,张雨萱分享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她提到自己读这本书的最大感触是:“无论你的原生家庭多么可怕,都可以通过教育来重塑自我”。
张雨萱分四个阶段来叙述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自己的救赎之路。她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过去的自我,一个是未来的自我。走向未来的自我,必然需要对过去的自我进行否定和批判。”
4《床畔》当代英雄价值观的重建
| 欧敏仪发言 |
欧敏仪向大家分享了《床畔》,指出这本书谈论了当代英雄价值观的重建问题。首先,她介绍了故事中的护士万红和英雄价值观的定义。随后,她节选书中一些章节片段进行具体分析,论证了“识时务者为英雄”的观点,并提出思考:英雄是否都为识时务者?在欧敏仪看来,讴歌英雄,坚守传统英雄价值观,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5《美国<国家地理>125年伟大瞬间》地理学者的历险故事
| 王汉轩发言 |
最后是王汉轩带来的关于《美国<国家地理>125年伟大瞬间》的分享。他介绍这是一本纪念图册,记录了有着125年发展历程的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学者的历险故事。王汉轩先从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讲起,介绍了这本图册的历史由来。接着他展示了一系列书中的照片,详细叙述了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最后他分享了一些读书小技巧,比如读书时要尽量坐得端正,才能真正专注于阅读。
在王汉轩的精彩分享之后,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2018级新闻学蒋敏玉向大家分享了地理杂志摄影师的艰难拍摄条件,认为这些摄影作品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自然,“只有让人们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2018级网络与新媒体钟颖欣分享了纪录片《动物间谍》,表示其中的拍摄方法让她大开眼界,科学技术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
| 同学认真听讲并做笔记 |
晚上10时43分,本次分享会圆满结束。在世界读书日,尽管由于疫情只能开展线上读书分享会,但同学们热情不减,积极主动地分享书目,不少同学也就此积极发表感想,这样的交流碰撞也带来了思想的火花。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