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场青春的告别,一个人生的新起点。在离别之际,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毕业生们又有怎样的收获和感触?
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学生会特别推出“优秀毕业生”栏目,和大家一起走进2020届毕业生的往日时光,感受他们独特而精彩的校园经历。
个人简介
吴仲抒,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挑战杯”国赛一等奖、“挑战杯”省赛一等奖、路翔创新创业奖、“2020届‘有作为、有贡献’毕业生”荣誉称号、暨南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等。目前已经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保研推免资格,将在未来三年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
“大学四年,我想是一个从迷茫到充实的过程吧。”2020届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吴仲抒在大学达成了不少成就,包括斩获“挑战杯”国赛一等奖,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等等。不过,他坦言,自己的大学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只是在不断尝试中慢慢找到了个人兴趣所在,慢慢明确了自己的未来方向。
“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什么都想尝试。”吴仲抒在大一时加入了共青团暨南大学委员会宣传部,经过一年的时间,他成为了宣传部的副部长,还获得了该年度“优秀部长”的荣誉称号。此外,他参加了共青团暨南大学委员会“企业直通车”活动,获《南方都市报》“共享汽车策略”活动二等奖;同年参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报告”比赛,获一等奖。
大一大二可以说是收获颇丰的两年,吴仲抒却透露了这些成就的另一面,“前面提及的只是荣誉部分,其实还有一些比较混乱的体验。”比如说,大一在学生活动上花了太多时间,忽略了学习,导致期末绩点不高。他也因为成绩产生了自我怀疑,因此,他尝试去读双学位,每个周末早七晚十地奔波在两个校区间,经过一年,他发现双学位专业并不适合自己就没有继续坚持。“当我觉得实力有点半吊子的时候,我就会想去寻觅其他道路。”不过,虽然这两年有过迷茫、碰壁、不如意,他还是在许多不同的体验里提升了个人的实践能力,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小伙伴,积累了人脉资源。
在台湾做交换生期间活动照片
大三去台湾地区做交换生,可以说是吴仲抒大学生涯的一个转折。“当时去台湾交换也是出于偶然。”吴仲抒说,在那个时候,他对是否申请交换很纠结,最后在室友的鼓励下,一起在截止日那天交了报名表,没想到最后他通过了申请考核。在交换过程中,他与台湾同学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和接触,“平时聊吃喝玩乐话题的时候,很轻松愉快,但偶尔碰到像‘国家认同’这类敏感话题,就感觉彼此间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墙。”这种现象让他开始注意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问题。
到当年国庆假期,恰逢“挑战杯”申报工作启动,他与2017级新闻学蔡楚萍“一拍即合”,组队申报“挑战杯”项目。“我在想,我在台湾,怎么做这个调研呢?与台湾同学交往的经历给了我研究台湾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念头。”吴仲抒说,青年学生的观念对于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如果能够从各个角度寻找到他们国家认同感减弱的因素,相信能在未来为推动两岸和平统一提供参考和意见。
调研期间照片
调研的过程并不容易,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他往往需要在路上邀请年轻人填写问卷;但开始的时候因为对调研方法的认识有限,有些辛苦得来的数据并不能用来推导假设。幸运的是,暨大的老师给予了他们团队很多指导和帮助。他们也在不断地努力和突破,从校级立项,到进入省赛,最终走到国赛。他们的调研报告《台湾青年学生国家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获得了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第十五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相关事迹得到《中国青年报》、中国台湾网、暨南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的报道。另外,该报告还得到了广州市穗台青年职业发展服务中心的高度评价,并获得广东省委宣传部的单独采纳。
“挑战杯”比赛现场合影
“刚开始,我其实没想过能走那么远。不过,当你把事情一步步做好,一步步完善,很多事情就会水到渠成。”问吴仲抒有什么想对学弟学妹们讲,他说:“做好自己,好运自然会来到你身边。如果暂时还没明确目标,可以多尝试,不过一定不能忽略学习,绩点真的很重要。”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