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钩吻科普活动,守护群众健康防线
发布时间:2025-05-28 16:43:35
钩吻,又名断肠草、大茶药、山砒霜等,为马钱科多年生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南等地。钩吻常与周边其他植物环绕共生,且花和根的形状与一些常用药材如“金银花”、“五指毛桃”等相似,容易误采误食,引发中毒事件。
2024年12月23日,为提升群众对钩吻毒性的认知、预防误食误用导致的中毒事件,暨南大学生物活性分子与成药性优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支部结合课题研究成果,联合从化区疾控中心党支部及鳌头镇中心卫生院,在从化区鳌头镇开展了主题为“明辨钩吻,预防中毒,守护健康”的科普宣传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普及安全用药知识,增强群众对有毒植物的防范意识,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践行服务社会的责任与使命。
活动当天,全国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宣讲小分队在鳌头镇卫生院门前设立了宣传服务咨询点,通过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科普视频、实物展示和现场讲解,生动直观地介绍了钩吻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常见药材的辨别方法。同时,党员同志们强调了科学采药的重要性,并提醒居民提高警惕,杜绝误食误用,远离中毒风险。宣讲小分队还深入走访了鳌头镇的药材市场,与药农和群众面对面交流,进一步传播安全用药知识。
暨南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始终坚守服务社会的宗旨,通过此类科普活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知识转化为守护群众健康的有力武器。本次活动显著提升了鳌头镇人民群众对钩吻的认知,增强了他们鉴别易混淆有毒植物的能力,在当地播下了安全用药、远离中毒风险的知识种子。未来,全国重点实验室将继续为提升公众健康素养而努力,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