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下午,在江苏大学耒耜大楼会议室,正在开展“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主题的党日活动,“第四卷一共有21个专题,每个学习专题的负责人,都要带领大家深入学习,从中归纳提炼出对我们当前工作的重要指示与要求。”农业工程学院收获装备研究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徐立章正在给对现场党员布置“学习任务”,就在去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的他,荣获江苏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不论多忙,学习和工作都要围绕‘田间地头’开展,绝不能忘记我们为农服务的初心和学校农机化的办学使命。”该支部副书记、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工作室负责人唐忠老师这样说,“围绕‘田野’作文章,建队伍、搞科研、育人才,打造‘田野’党建品牌,是我们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且从中获益匪浅。”
筑牢政治堡垒 讲好“田野”思政课
近年来,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重要批示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大力开展“田野思政课”和“劳动教育”,积极拓展农机人才培养中的“三下”理念:下田间、下车间、下实验室,努力讲好“田野上的思政课”。
“立足田间,我们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支部委员张千,就是这样从农业工程学院学生,变成了农业工程学院的教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搬到田间地头,不仅让党建与业务保持了天然的紧密联系,也让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变得更为具体。”支部老党员陈树人教授这样说。他不仅对中国老师和学生讲,还主动承担学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任务,“民以食为天,在这一点上,没有国籍和文化差异,农机人才都要端稳本国人民的‘饭碗’”。
“以天地为教室,以田野为教材,我们的答卷是大地,我们的阅卷人是农民……”多年来,徐立章带领支部,在每次田间实验前,都会上这么一节“思政课”。课堂效果体现为学生的知农爱农情怀的不断加深。“以前我们做实验,总是机械地听从老师指挥,一心想着‘完成任务’后马上回去‘洗干净’。但现在,我们对实验目的和任务理解更为深刻,丝毫不敢怠慢。”
近年来,作为学校“三全育人”优秀导师团队,支部党员所带学生实现多项科研创新突破,先后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坚持理论武装,上好“田野”理论课
每个“双周三”,支部通过“1+1+1”的模式,围绕“田间”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第一阶段开展政治理论及时政学习,梳理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启示与精神;第二阶段开展学术沙龙,围绕国家政策和当前科研项目进展交流学习实践心得和困难;第三阶段为老教授作科研教学经验指导。“将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有机融合,坚持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汲取百年党史中的先进经验,确保当前的工作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战略中心开展。”徐立章告诉记者,“日常理论学习,就是正风肃纪整顿队伍,让党员们时刻不忘为农服务的初心,时刻不忘汲取百年大党的先进经验,避免盲目行动,甚至于人民利益不顾只知追求私利的情况发生。”
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团队积极从“中央一号文”等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学习中寻找科研课题,响应国家号召努力补齐农机短板,在高端履带机、稻麦油联合收割机及再生稻收获机研发上下功夫。其中,研发的高端履带机位居国内领先水平,改写了高端履带机长期被“日系”垄断的历史,获中国专利金奖;再生稻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受到行业专家和农户的一致好评,被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强化使命担当,开好“田野”实践课
“党员积分亮绩,基础分为参与日常政治生活的质量,而‘业绩’分就是则是‘学以致用’的成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要体现在为农服务实际行动中。”党支部通过建立党建工作承诺践诺、目标考核、述职评议等机制,牢固树立支部“扎根田间、突破攻关”的“主责主业”意识。强化党支部班子教育培训,采取以老带新、以会代训、现场交流、定期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党支部的履职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建立导师团队内部“党员联络员”,及时解决党员和群众在科研与学习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是党员和农机科技工作者必须兑现的对农民的承诺。”徐立章带领支部,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坚持为农民分忧,为农业现代化献力。2019年,应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的再生稻收获需求,党支部带领师生深入田间地头察看调研,为其量身定制了新型收获机,第二年秋天如期送到,助力农民亩增收千余元,赵亚夫当场表示“产量上来了,收入也上来了!”2021年,以支部成员为主体的亚夫智能农机创新服务团队荣获江苏省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农业工程学院党委)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