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西北师大计算机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推动优化整合的研究机构被纳入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序列管理

发布时间:2024-11-28 10:47:08

20241115日,甘肃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印发2024年新认定及优化整合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名单的通知》(甘发改高技〔2024738号),经过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以下简称“党支部”)专家推动和申报、省发改委评审、综合评价和公示等环节,西北师大“甘肃省简牍智能计算与数字人文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优化整合,被纳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序列管理。

甘肃省简牍智能计算与数字人文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是教工第一党支部集中支部专家学者优势资源,在原“甘肃省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推动优化整合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简牍学术资源管理与共享、简牍文献特色数据库与智能处理、创新技术在简牍研究中的应用、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在简牍研究中的应用、数字人文领域的数据采集、整理、呈现和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交叉融合技术创新方法研究。

原“甘肃省电子政务建模仿真工程实验室”设立于2012年,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李勇同志兼任实验室主任。十多年来,实验室充分发挥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优势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为甘肃省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有效的实施开展了前瞻性的研究,为提升甘肃省电子政务整体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实验室已基本完成了甘肃省发改委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原实验室相关研究基础上,党支部推动专家学者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根据西北师范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需求和推动西北师范大学数字简牍中心发展的需要,通过优化整合,将原有省级实验室变更为“甘肃省简牍智能计算与数字人文工程研究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高度着力推动文化数字化工作。甘肃省是文化大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简牍作为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又是甘肃的文化名片,是华夏文明繁荣昌盛和对外交往“美美与共”的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学术价值。中国四大文化遗产《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殷墟甲骨》《明清档案》中甘肃省占有两个,甘肃简牍既是我国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也是古丝绸之路开拓兴盛的实物佐证,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数字文化产业助力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其核心离不开内容资源的开发与服务。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赋能简牍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创新研究是新的趋势方向。简牍智能计算与数字人文研究作为简牍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坚持“文化为体、计算为用、价值为纲”的理念,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社会计算、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三维数字建模、虚拟现实应用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到简牍数字化保护智能信息处理中,成为简牍学科发展和简牍数字化保护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

《甘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甘肃省科技助力文化发展的要求。数字文化产业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其核心离不开内容资源的开发与服务。简牍计算技术是简牍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党支部数字人文专家团队坚持“文化为体、计算为用、价值为纲”的理念,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社会计算、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三维数字建模、虚拟现实应用到简牍数字化保护智能信息处理中,成为简牍学科发展和简牍数字化保护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研究中心的设立将不仅推动简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可为甘肃省的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甘肃省简牍智能计算与数字人文工程研究中心的设立,既是对甘肃省“文化大省”的研究与发展服务的延续,也是主动适应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兴技术背景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探索。

下一步,党支部将根据《甘肃省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甘发改高技(规)〔2023660号)规定,着力推进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支持工程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的竞争优势,围绕甘肃省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产学研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力争把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全省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李勇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支部推动和申报的西北师大甘肃省简牍智能计算与数字人文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优化整合,被纳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序列。
    热度
    more +